农垦子弟的思索
一个农垦子弟的思索
在北方黑龙江省的国营农场,独特历史环境,成就农垦子弟完美的人格。改革开放初期农场的环境虽然隔离,但隔离的是宗族传统影响,隔离的是封建思想侵入。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带来的是全国各地的见闻,和农场人对文化教育的认可,在这个隔离的农场内部,条件虽然简陋,但也有基本的职工文体活动场所,有礼堂.篮球场.乒乓球台,有露天电影院,总场部还很象模象样,当我参加学生运动会,就好像来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惊得我目瞪口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成长于这个环境的农垦子弟,隔离而不封闭,孤陋而不寡闻,接受的是新社会新思想,接受的是新中国正统教育,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种特殊的环境特点,培养了农垦子弟正能量的健全人格,完美品德,使农垦子弟能够无障碍地融入社会,并成为所在群体公道正派正直善良的代表;得益于农场集体生活的熏淘,思想的融合,特别是全国各地较高文化青年的加入,提高了农场这个群体文化挡次,如场子弟学校在极差的硬件条件下,学校教学却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小学开设了当时许多社会正规小学都末开设的汉语拼音课、劳动实践课,开设了音乐、绘画、体育课,我们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一本语文,一本算术"的"二本"教育,而是全面系统正规的小学教育;贫穷出盗贼,艰难育友情,农场生活艰苦但不贫穷,我们有固定工资,有稳定的收入。艰苦的生活环境孕育了职工之间团结互助精神,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朴实,纯洁的亲密关系,邻里之间,同事之间相互信任,农场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农垦子弟保留着节俭和质朴,真诚和纯洁的品性,而很少沾染奢糜和浮夸,圆滑和世故的恶习,成为社会的一股清流。农垦子弟在社会上很少有人做到地位显赫,财富自由。但作为普通人,农垦子弟能够成为品德高尚,思想自由,具有完美的人格,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就是人生最大成功。4.改革开放初期农垦子弟认识的局限(1).小富即安缺乏大志向。农垦子弟为了实现改变命运,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大多数人会因此而不断学习,内外兼修,提高素养,提升自我,抓住一切机遇,改变命运。而当我们的生活比父辈生活得好了一点,比农场底层地位高了一点以后,很自然地会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这是因为环境限制了我们的思想,格局限制了我们眼光,资源贫乏加大了上升的动能,阶层的固化增加了努力的艰难,除使用非常规手段,这现状将很难改变,而我们农垦子弟所接受的教育,又不允许自已采取违**纪国法,违背良心的非正常手段。这都是客观现实,但从主观努力上,我们还要从自身找找原因,毕竟现在的社会开放度更大,路也更宽更多。(2).单纯简单难以适应社会复杂。农场那个纯朴社会成长的农垦子弟,无论是坚守农场还是融入社会,都会碰到社会变革,体制变革带来社会思想冲击和人们信念追求的异化。我们农垦子弟既要做到不忘初心,坚守纯真,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增强自身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农场生活了十几年时光,那时生活虽然艰苦,少年的梦想仍然美好,与父母的共同生活的记忆更加幸福。离开农场好多年了,虽然也偶而回去,看到现在农场生活的安逸,也变化了很多,随着老一辈开垦者的逝去,大部分农场子弟追求更高的生活方式远离农场,农垦系统政企分离,一些权利归属地方政府,企业不在办社会,专注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可我这个远在他乡的二代农垦人,仍心心念念农场这个地方,总想为他写点什么,总想记录一下农场的发展变迁,记录下那个永远铭记的岁月,记录下永远怀念的父母恩情,记录下父辈曾经流血流汗的856农场。我也曾经回农场种过地,当了三年的农民,现在年轻人的生产方式和老一代人的辛苦劳作简直是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机械化生产普及,生产力生产资料的丰富程度,体现了农垦的发展变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现在农场人民除了农忙时候的辛苦劳作,闲暇之余就是享受生活,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幸福的,舒适的生活方式。我也为我是农场人感到骄傲,为父辈们辛苦付出创造出来的财富感到骄傲自豪。草草地写了以上内容,限于水平和写作草率,发文错谬甚多,敬请各位读者谅解!
在北方黑龙江省的国营农场,独特历史环境,成就农垦子弟完美的人格。改革开放初期农场的环境虽然隔离,但隔离的是宗族传统影响,隔离的是封建思想侵入。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带来的是全国各地的见闻,和农场人对文化教育的认可,在这个隔离的农场内部,条件虽然简陋,但也有基本的职工文体活动场所,有礼堂.篮球场.乒乓球台,有露天电影院,总场部还很象模象样,当我参加学生运动会,就好像来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惊得我目瞪口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成长于这个环境的农垦子弟,隔离而不封闭,孤陋而不寡闻,接受的是新社会新思想,接受的是新中国正统教育,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种特殊的环境特点,培养了农垦子弟正能量的健全人格,完美品德,使农垦子弟能够无障碍地融入社会,并成为所在群体公道正派正直善良的代表;得益于农场集体生活的熏淘,思想的融合,特别是全国各地较高文化青年的加入,提高了农场这个群体文化挡次,如场子弟学校在极差的硬件条件下,学校教学却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小学开设了当时许多社会正规小学都末开设的汉语拼音课、劳动实践课,开设了音乐、绘画、体育课,我们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一本语文,一本算术"的"二本"教育,而是全面系统正规的小学教育;贫穷出盗贼,艰难育友情,农场生活艰苦但不贫穷,我们有固定工资,有稳定的收入。艰苦的生活环境孕育了职工之间团结互助精神,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朴实,纯洁的亲密关系,邻里之间,同事之间相互信任,农场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农垦子弟保留着节俭和质朴,真诚和纯洁的品性,而很少沾染奢糜和浮夸,圆滑和世故的恶习,成为社会的一股清流。农垦子弟在社会上很少有人做到地位显赫,财富自由。但作为普通人,农垦子弟能够成为品德高尚,思想自由,具有完美的人格,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就是人生最大成功。4.改革开放初期农垦子弟认识的局限(1).小富即安缺乏大志向。农垦子弟为了实现改变命运,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大多数人会因此而不断学习,内外兼修,提高素养,提升自我,抓住一切机遇,改变命运。而当我们的生活比父辈生活得好了一点,比农场底层地位高了一点以后,很自然地会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这是因为环境限制了我们的思想,格局限制了我们眼光,资源贫乏加大了上升的动能,阶层的固化增加了努力的艰难,除使用非常规手段,这现状将很难改变,而我们农垦子弟所接受的教育,又不允许自已采取违**纪国法,违背良心的非正常手段。这都是客观现实,但从主观努力上,我们还要从自身找找原因,毕竟现在的社会开放度更大,路也更宽更多。(2).单纯简单难以适应社会复杂。农场那个纯朴社会成长的农垦子弟,无论是坚守农场还是融入社会,都会碰到社会变革,体制变革带来社会思想冲击和人们信念追求的异化。我们农垦子弟既要做到不忘初心,坚守纯真,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增强自身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农场生活了十几年时光,那时生活虽然艰苦,少年的梦想仍然美好,与父母的共同生活的记忆更加幸福。离开农场好多年了,虽然也偶而回去,看到现在农场生活的安逸,也变化了很多,随着老一辈开垦者的逝去,大部分农场子弟追求更高的生活方式远离农场,农垦系统政企分离,一些权利归属地方政府,企业不在办社会,专注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可我这个远在他乡的二代农垦人,仍心心念念农场这个地方,总想为他写点什么,总想记录一下农场的发展变迁,记录下那个永远铭记的岁月,记录下永远怀念的父母恩情,记录下父辈曾经流血流汗的856农场。我也曾经回农场种过地,当了三年的农民,现在年轻人的生产方式和老一代人的辛苦劳作简直是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机械化生产普及,生产力生产资料的丰富程度,体现了农垦的发展变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现在农场人民除了农忙时候的辛苦劳作,闲暇之余就是享受生活,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幸福的,舒适的生活方式。我也为我是农场人感到骄傲,为父辈们辛苦付出创造出来的财富感到骄傲自豪。草草地写了以上内容,限于水平和写作草率,发文错谬甚多,敬请各位读者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