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苏州市委“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集聚”的部署

2023-01-05 聚焦昆山 万里船
[paragraph]
这样的苏州,用7个月,干了一件事!
苏州发布  2023-01-04 22.22  发表于江苏
有人说,苏州给人的感觉是“撞色”的美感。一方面温婉细腻,柔美典雅,是江南的水墨色;一方面敢创敢干,改革创新,是炽烈的火红色。这两种禀赋色调,糅合在一起,不但毫无违和,而且更具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
这样的冲击力,就从最近的两条火爆新闻中得到印证:
一条是,苏州各个板块陆续把核酸采样亭改造成发热诊疗站,小处入手,勇于创新,抓到了群众的痛处,全国抛来艳羡的目光。
另一条是,苏州飞出了国内首个赴日、赴欧经贸包机,各板块争先恐后“出海”,抢订单、拼经济,引发各地纷纷效仿。
众所周知,苏州各个板块都很强,十个板块都有自己的“杀手锏”,也正是凭借彼此争先进位的这种精神和拼劲,苏州才有了如今的发展地位。既要十虎争雄,你追我赶,又要协同增强,不能此长彼消,考验的是执政者的智慧和担当。
今年四月开始,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带着常委班子跑了7个月,做了一件事——“开方”。外界普遍留意到,从“第一站”姑苏区,到张家港“收官”,由春而冬,举市委常委会之力专题调研县级市(区),十大板块挨个跑、挨个看、挨个问,逐一为板块发展厘思路、定方向、划重点,这在苏州还没有先例。“家长式”的科学引导,又不失个性化的激扬,可谓思路到位,手法细腻!
抓主要矛盾找解题思路苏州有了一套全新打法
据《苏州日报》报道统计,苏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下板块”,跑得最多的是企业,先后走了11家企业;看得最多的是创新,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创新生态;问得最多的是困难,发展的卡点堵点在哪里,具体应对举措有没有;察得最细的是服务:对接精不精准、沟通跟不跟得上。
针对性+实效性,无疑是板块调研“访”的着力点,也是“走”的最大特色。从公开报道看,每场专题调研包含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即调研前,聚焦板块问题诉求进行充分准备、高效沟通;调研时,大家一起看、一起问、一起讨论;调研后,逐条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压实责任链条。当下,全国各地都在提“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具体怎么做,因城而异。苏州市委常委会的“这一路小跑”似乎可以提供一个观察切面:在形势及其复杂和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如何脚踏实地、抓主要矛盾,给板块找到“解题思路”?如何静下心、沉住气,把改革发展稳定这锅水烧开、沸腾起来?苏州能在一众地级市中崛起并一路引领,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这种意识,已深入决策理念之中。
专题调研的逻辑至少包括了三个层面:
首先,把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一目了然列出来,有什么、缺什么、难在哪,心中有数;
其次,充分论证、靶向用药,政策措施发力精准,手中有招;
再次,不允许会议“开过就算”、政策“出了就好”,措施要一贯到底,全程监督,确保有效。
一锤一锤钉钉子,7个月十场专题调研,预期目标达到了吗?翻看相关报道可窥一二——
专题调研期间先*出*十个“支持意见”,围绕环澄湖发展、苏州园林走向世界、太湖旅游度假区体制机制优化、环阳澄湖发展、苏州港改革创新、特殊群体关心关爱、机动车总量科学控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建设等苏州重大发展议题提出具体思路,制定节点目标;
针对需要跨区域协调的重大问题,明确由分管市领导牵头负责;
各板块均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会议,逐条分解任务,市级督查部门建立议定事项跟踪督办机制。
每一场常委会会议的“会前、会中、会后”紧凑安排、有机连结,每一次板块调研的精度和密度也大大增强。逐一现场观摩、逐一把脉问诊、逐一开出良方;板块提想法、部门做服务、常委抓落实、集体做决策。据了解,苏州的这一创新,已经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并被《江苏改革参考》专门刊载供全省参考。长效有待时间检验,但苏州无疑带了个好头。
“精准画像”提出“两个布局苏州正重塑产业格局
苏州有“个性”,尤其是板块。
当前,经济承压前行,风险挑战交错,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加深。投资增量能不能足够支撑产业维持高位能级,“大块头”项目和能够带来高端产业、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项目,无疑是重中之重,对于苏州这样的工业大市而言,产业稳才能经济稳,项目拿在手里,发展才有后劲。
这轮板块调研的重点恰恰就是抓产业、抓创新,聚焦板块特点“精准画像”,瞄准板块禀赋优势,提出目标定位。
曹路宝在接受江苏省媒采访时首次鲜明提出,要优化“两个布局” :一个是科创产业布局、一个是科创空间布局,要依托各板块的特色产业和技术优势,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苏州工业园区的纳米、苏州高新区的光子、常熟的声学、太仓的航空航天等等,都是需要加快起势成势的发力点。
苏州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集聚”,而这一理念的催生,正是在这轮板块调研中形成共识,并成为引领指导苏州重塑产业格局的重要方向。
当下,各个板块已经围绕调研精神,抓紧落实推进。比如:
★昆山市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目标,明确25项具体任务,细化200项重点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聚焦“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出23个方面重点举措;
★太仓市、太仓港口制定实施《太仓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行动计划》,全力建设一流港口;
★相城区围绕“高铁新城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相城建设成为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的“双中心”定位,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吴中区、吴江区高标准打造太湖新城,推进实施东太湖隧道、苏州湾隧道,突出“退居强产”规划;
★虎丘区加快建设太湖科学城;
★常熟市、太仓市、张家港市对标上海临港新片区,漕河泾绿洲芯城项目推动40余家重点企业与特斯拉、中国商飞等行业龙头深化产业链配套供应。
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 月,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4.9%、持续高于工业用电增速,税比 82.3%、全省最高,税收收入占全省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 1.6 个百分点。
盛虹储能、恒力环企中心等一批百亿级总部项目落户,友达光电、矽品科技、通富超威、大族激光、立臻科技等一批总投资百亿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最近中城工业集团、华能太仓和国信沙洲支撑性电源、中建集团等重大项目签约或开工,板块调研后,成效不断显现,也印证了这项创新工作切中了苏州当下发展的关节点。
既握指出拳又弹好钢琴苏州不急不躁、从容自信
十根手指如何握成拳头一起发力,又如何弹好钢琴协调用力?一体化融合,是今年苏州强调的关键词。坚持一体化融合,苏州要突出什么?外界一直在关注,并试图从苏州的这轮“板块调研”中寻找答案。
苏州市委常委会每次调研某个板块,其他九个板块的“一把手”也都出现在现场,苏州市委还提出从“四个层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要求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长三角一体化。
一方面,持之以恒抓牢抓实沪苏同城化,特别是深度做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北向拓展带、G60科创走廊建设等,另一方面,强化与长江以北的南通、泰州等城市,周边的无锡、常州等地,以及浙江各市的联系,展开全面系统研究。
注意“系统”二字。系统发展的最大魅力,在于协同增强,相得益彰。随着对“系统”观念的强化,苏州对于集群式创新和一体化融合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行动更加主动、成效逐步显现。
★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共同推进环澄湖发展,制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
★苏州工业园区与相城区、吴中区深化合作,优化苏相合作区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实施漕湖北岸综合开发和北桥片区动迁“百日攻坚行动”;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完成1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50亿元;
★姑苏区与相城区、常熟市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历史文化保护、生态景区打造等方面深化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扮靓苏州“四角山水”。
十大板块在发展中形成的特色,既是各自的基础优势,也是板块在苏州城市发展大格局中承担的职责使命。突出市域一体化,苏州不仅是要提升板块特色,更从更高维度来促进互补型、融合式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地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中贡献长板、发挥优势,核心目标是提升城市整体的竞争力。
党的***特别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苏州历来就有这种发展自觉和危机意识。面对环境制约、资源制约、能耗制约,传承“张家港精神”,进一步彰显团结奋斗的精神标识,涵养敢为人先的过人胆识;面临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硬闯出来的“昆山之路”还要继续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面对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深谙高质量发展之义的“园区经验”,要主动输出,持续巩固拓展“别人学得到、却拿不走”的营商环境优势。
不管遇到怎样的风浪,苏州总能从认识论的层面冲破观念藩篱,更能从方**的层面突破路径依赖,不断剖析自我、优化自我、塑造自我。板块调研这项创新制度设计,让外界感受到的是一个从容不迫、张弛有度的苏州,一个自信开放、敢于挑战的苏州。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打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每天看看帖,就赚牡丹花,免费好礼立即入手。

打赏
0人赞

推广

部分评论
今日热门
  • 岁月款款而来,我们从容以待,万物自有节奏 ..

    飞鱼儿岛主

    36
  • 上午好!周末快乐

    老朱zhujq

    33
  • 苏亚雷斯

    32
  • 早安~

    飞鱼儿岛主

    32
  • 早安!#6月的昆山##每天一条昆友圈##昆山有 ..

    刹那间的爱

    29
  • 今天是6月16日,星期日,农历五月十一。含 ..

    幸福依家

    29
  • 为人民服务!…

    金金必辉煌

    28
  • 早上好!#你今天运动了吗##有趣小视频##每 ..

    刹那间的爱

    2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活动更多
论坛服务
触屏版 / 电脑版

other
马上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