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锦溪“手机种地”

04-01 聚焦昆山 闭眼听风

3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天里的中国》栏目聚焦昆山农情智慧监测模式,走进锦溪镇长云村,探究农业生产八维数据智能实时监测背后的“智慧密码”,感受昆山现代农业发展的磅礴动能。

长云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拥有1500亩鱼塘和1000亩耕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通过实施“退塘还田”等生态农业模式,成功转型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并探索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长云村建设农情综合监测站,实现土、肥、墒、病、虫、苗、气象、水质数据八位一体的智能实时监测,让“手机种地”变为现实。

站在万千湖畔远眺,长云村的麦田如一块绿色绸缎铺展至天际,不时可见燕子翩跹。农情综合监测站里,远程信息化虫情测报系统、远程智能孢子分析仪、田间小气候监测仪等现代科技设备高效运转,源源不断地将最新数据传到工作人员的手机后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管理,构建起“会呼吸的农田”。

微信图片_20250331101600.jpg

长云村的蜕变始于对土地的重新审视。2012年,全村退塘还田1500亩,鱼塘的波光化作稻浪的起伏,开启了从分散经营到集体集约的转型。2009年,长云村成立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679户农民的1943亩土地整合为“新型合作农场”,让土地不再是沉睡的资源,而是现代农业的“试验田”和共同富裕的新纽带。

微信图片_20250331101607.jpg

在长云村的农田边,还安装着如太阳能路灯般的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通过三层红外感应计数技术,可诱集水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通过精准监测,减少农药使用,推进绿色种植。为进一步提升锦溪镇农业种植区的生态环境质量,2024年,锦溪镇农业部门在长云村农业种植区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对农业种植区水质中的氨氮、总磷和总氮含量展开实时、精准监测和深度分析,及时且全面地掌握农业种植区氮磷排放规律,帮助农户精准施肥,在保障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同时,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锦溪镇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当科技不再是城市的专属符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正升华为智慧农业的诗意表达。在长云村莓香源数字化草莓工厂,智能水肥系统精准调控着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文洛型温室内的“天瀑”栽培架如绿色瀑布垂悬;4800平方米的数字化蔬菜基地里,无土栽培技术让蔬果产量倍增。

有了科技的加持,长云村大力发展“一田两收”的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稻鸭共作,鸭粪肥田、鸭食害虫,稻米品质进一步提升,肉质更加紧实的麻鸭成市场宠儿。2020年,长云村推出“和美长云”品牌,以麻鸭元素设计包装,将生态大米售价推至每斤5元以上。随着稻田养蟹、虾稻共作等模式同步展开,昔日的单一产粮地,化作立体循环的生态矩阵,在江南水乡的版图上写就了一篇生态与富民的锦绣华章。


来源:水美锦溪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打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每天看看帖,就赚牡丹花,免费好礼立即入手。

打赏
0人赞

推广

部分评论
今日热门
  • 生活是一场又一场美好事物的追逐,风月都好 ..

    飞鱼儿岛主

    26
  • 听见花开

    23
  • 假期快乐! #每天一条昆友圈##Hi!5月##你 ..

    快乐老儒儒-1

    23
  • 早安~

    飞鱼儿岛主

    22
  • 来了来了,早上好啊! #每天一条昆友圈##Hi ..

    快乐老儒儒-1

    21
  • 早安!#我的碎碎念#

    夏晨东

    20
  • #每天一条昆友圈#

    黄小华5855

    20
  • 早安#每天一条昆友圈#

    心碎的小和尚

    19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活动更多
论坛服务
触屏版 / 电脑版

other
马上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