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开胸,心脏换“阀”!4年胸闷气促1小时解决
胸闷、气短四年
稍微活动就喘不上气
连走路都得慢悠悠的
……
家住昆山的庄爷爷(化名),被心脏问题困扰多年,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近日,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团队成功实施了微创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 81 岁的他成功更换了 “心脏阀门”,让他告别开胸之苦,重新畅快呼吸。
高龄 + 基础病
传统手术遇困境
庄爷爷今年 81 岁,四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活动后更是加重。经检查,他被确诊为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伴中度反流 —— 心脏这个 “泵体” 的关键阀门出了问题,血液无法顺畅通往全身。
更棘手的是,庄爷爷的病史复杂:2021 年曾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过 PCI 手术(冠脉支架植入),还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传统开胸换瓣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对于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病的他来说,手术风险极高,术后恢复也困难重重。
“原以为年纪大了,只能靠吃药勉强维持,没想到还有不用开刀的办法!” 庄爷爷一家既焦虑又期待,把希望寄托在了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团队身上。
精准评估
微创方案破局
面对庄爷爷的复杂病情,心血管科潘文主任、徐海祥主任、常成医师迅速牵头,联合导管室、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展会诊。
▲滑动查看更多
团队没有贸然手术,而是先对庄爷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术前评估:通过 CT 精准测量主动脉根部、冠脉高度、入路血管等关键数据,结合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最终确定为他实施 TAVR 微创手术。
“对于高龄高危患者,微创介入是更安全的选择。” 潘文主任介绍,TAVR 手术无需开胸,仅通过股动脉穿刺就能将人工瓣膜植入目标位置,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能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微创手术
重焕心动力
手术当天,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全程有条不紊。在经食道超声的实时引导和放射科的精准定位下,手术团队通过股动脉将纤细的输送器送入心脏,精准定位后释放人工瓣膜,成功替换了庄爷爷病变的主动脉瓣。
▲滑动查看更多▲
整个手术仅用 1 小时左右,出血量极少,无任何并发症。
▲经食道超声实时评估手术效果
术后即刻超声显示,人工瓣膜形态良好,无明显瓣周漏,原本狭窄的瓣膜通道彻底打通,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 —— 庄爷爷的心脏 “泵” 重新恢复了高效运转!
醒来后,庄爷爷明显感觉胸闷、气短的症状消失了,呼吸也变得顺畅。“没想到手术这么快,一点都不遭罪!” 他对康复充满了信心。
什么是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是心脏向全身供血的关键 “阀门”,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或两者合并出现。它负责控制血液从心脏泵向全身,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血液流通受阻或反流,影响心脏功能。
高发人群与危害
-
发病率随年龄显著升高,65 岁以上人群中主动脉瓣狭窄发病率达2%~7%,75 岁以上每 8 人中就有 1 例。
-
危害极大,未经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症状出现后 2 年死亡率达 50%,5 年死亡率高达 80%,超过部分癌症。
-
常见并发症包括心绞痛、晕厥、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三种治疗方式
微创更适合高危人群
主动脉瓣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整体患病率直线上升。得了瓣膜性心脏病该怎么办?
目前主要有三种治疗方式,一种是药物治疗;第二种是外科手术;第三种是介入治疗,只有后两种办法才有可能根治疾病。
相对而言,传统的外科手术需要开胸,老年人选择时会有所顾虑,另外随着年龄增加,心脏病之外的合并症也多,因而外科手术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在这个基础上,就衍生了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来治疗瓣膜病的方式。从医学的角度来说,通过药物或者非创伤性的手段达到治愈是一个最理想的策略,我们希望用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手术,介入治疗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创口小,出血少。TAVR手术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使得患者在高危情况下免受“开胸之苦”,顺利重获“心”生。昆山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此次手术的成功将为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市中医院心血管科简介
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为苏州市中医重点专科、昆山市重点专科,科室拥有床位60张(CCU 13张),配备心导管室、心功能室、心超室、心脏康复室及中医操作室。2024年心血管科门诊量7.8万人次,年出院患者超3200人次;开展各类心脏介入手术3000余台次,其中PCI 1000台次,急诊手术400余台次,起搏电生理约200台次,结构性心脏病约100台次。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