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为77岁高龄的张女士实施腹腔镜下胆管癌根治术。不仅精准切除病灶,更实现术后快速康复,以硬核医疗实力赢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张女士1年前偶发腹胀、食欲减退,因8年前有结肠癌根治术病史,起初误以为是肠道消化问题。直至近1-2周症状加重,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及肝总管轻度扩张”,进一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提示“胆总管中段充盈缺损”,病情愈发复杂。转诊至昆山市一医院肝胆外科时,张女士已开始出现黄疸症状,肝胆胰脾外科刘瑞文主任结合患者的病史及相关检查,考虑胆管癌可能性大,手术治疗迫在眉睫。
多学科会诊
为高龄高危患者定制“安全方案”
面对77岁高龄、既往结肠癌手术史及高血压等多重风险,患者手术耐受性成为关键挑战。肝胆外科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MDT)机制,迅速集结消化内科、介入治疗科、肿瘤科、放射科、麻醉科等领域专家,从病情评估、手术方案制定,到应急预案与术后快速康复(ERAS)流程设计,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研讨。专家团队群策群力,为手术安全筑牢防线,最大程度降低高龄手术风险。
腹腔镜微创
“小切口”解决“大麻烦”
经充分术前准备,在麻醉科精准护航下,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刘瑞文团队为张女士实施腹腔镜下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凭借精湛技术与丰富经验,手术团队精准完成肿瘤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及高质量吻合,全程耗时短、几乎“零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真正实现“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微创+ERAS
加速康复超预期
术后,医护团队严格遵循快速康复(ERAS)流程:术前提前调整饮食饮水方案,术后当天指导张女士开展床上身体活动,术后第一天即可进食流质,并鼓励下床活动,第二天肠道通气后过渡至半流质饮食,后续逐步恢复软食。恢复进程远超预期,术后病理报告显示病灶处于早期,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原来以为这么大的年纪过不了关了,是医院给了我们全家希望”,张女士家属的感激之言,既是对治疗效果的肯定,更是对医护团队的信任。
此次高龄患者胆管癌微创手术的成功,是昆山市一医院外科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作为科室常规开展的成熟技术,腹腔镜下胆道癌根治术标志着医院在普通外科肿瘤微创治疗领域的领先水平,更印证医院有能力为更多复杂病情、高龄高危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以技术守护百姓健康。
刘瑞文提醒,胆管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初诊已是中晚期,预后差,被称“癌中之癌”,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以下5点预防:
1. 调整饮食
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减少胆管负担。
2. 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肝吸虫感染、肝硬化、肝胆结石、胆囊炎等,避免刺激胆管。
3. 定期检查
40岁以上,尤其是有相关病史或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每半年体检一次;若胆红素、肿瘤标志物升高,及时做腹部超声排查胆管异常。
4. 适量运动
通过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提升身体抵抗力。
5. 及时就医
出现皮肤或巩膜发黄、尿色深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乏力等症状,尽快就诊。
专家介绍
刘瑞文
主任医师
肝胆胰脾外科科主任
擅长: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腹壁等疾病的腹腔镜手术。对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巨脾、肝管结石、胆囊结石及息肉、门静脉高压症及普外科危重疑难病例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简介
夏晓华
副主任医师
擅长:肝胆胰脾、腹壁疝等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尤其对胆石症、肝脏及胆道肿瘤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
来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