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发的这段文字里满是对 “孩子深夜才背着书包回家” 的心疼,以及对这类家长的愤怒,这份对孩子的共情特别真切 —— 毕竟对低龄孩子来说,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本就是健康成长的基础,看到他们深夜还在为学习奔波,任谁都会忍不住揪心。但愤怒背后,或许也藏着对 “家长为何这么做” 的片面揣测,我们可以试着从更复杂的角度聊聊这件事: 首先得明确,“让孩子深夜补课、牺牲睡眠” 的做法,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大概率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 8 点半就准备睡觉的低龄孩子来说,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效率、情绪状态,长期下来还可能影响身体发育,这是有明确科学依据的。如果家长只是为了 “跟风补课”“在外吹牛”,把孩子的时间和健康当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那确实该被指责 —— 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 “成为自己”,而非家长炫耀的 “素材”,这种本末倒置的心态,本质上是没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 但也不能忽略,很多家长让孩子深夜补课,未必全是 “虚荣心作祟”,可能藏着更深的焦虑与无奈。比如有的家长确实不懂教育规律,看到身边人都在补,就怕孩子 “落后”,只能跟着卷;有的家长工作太忙,白天没时间陪孩子,误以为 “报补课班” 就是对孩子学习负责,却没意识到 “补觉” 比 “补课” 更重要;还有的家长被升学压力裹挟,觉得 “现在苦一点,将来能上好学校”,陷入了 “牺牲当下换未来” 的误区 —— 这些家长的出发点或许是 “为孩子好”,只是用错了方式,把 “教育” 变成了 “折腾”,本质是认知上的偏差,而非纯粹的 “坏”。 更值得思考的是,“孩子深夜才回家” 的背后,可能不只是家长的选择,还有整个教育环境的推力。比如有的学校作业量过大,孩子白天在学校写不完,只能带回家写到深夜;有的校外培训机构刻意制造焦虑,鼓吹 “不补课就跟不上”,诱导家长报班;还有的升学评价体系过度看重分数,让家长和孩子不得不陷入 “抢时间” 的内卷 —— 这些外部因素,往往比家长的个人心态更能左右孩子的作息。 所以,比起单纯 “想揍家长” 的愤怒,更有意义的是看到:对孩子的保护,既需要家长清醒过来,回归 “健康优先” 的教育本质,别用 “补课” 替代陪伴、用 “分数” 绑jia成长;也需要整个教育环境更理性,减少不必要的内卷,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睡觉、玩耍、感受生活。毕竟,对孩子来说,“健康的身体”“舒展的心态”,永远比 “多补一节数学课” 更重要 —— 成长不是短跑冲刺,没必要让孩子在最该好好睡觉的年纪,就耗尽力气。
现在的小学生被爸妈也逼的太惨了吧
自家的娃一般过8点半就准备睡觉了有时晚上9点出门,经常看到有的小孩子背着书包刚回家真想揍这样的家长,毫无人性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的小孩是不是把小孩送出去补课自己就可以在家玩手机了在外就可以吹牛补课的费用要多少多少钱了?虚荣心作祟还是脑子进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