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票选汽车"反人类设计"排行榜!你的车中枪了吗?
3小时前
黯淡兰花
昆山论坛
第1名:全景天幕
浪漫噱头下的"烤炉暴击" 如今新能源车几乎把全景天幕当成标配,宣传语里满是"与爱人共赏漫天星河"的浪漫场景,但现实往往给车主泼冷水:抬头不是星空美景,而是鸟屎、灰尘堆积的"脏玻璃",清洁起来格外费劲。更让人崩溃的是夏季表现,这块巨大的玻璃如同车载"太阳能板",透光不隔热。有杭州车主实测,正午时分天幕下方温度竟突破70℃,车内秒变蒸炉,车主被迫上演"司机戴斗笠、乘客撑遮阳伞"的荒诞场景。不想遭罪?只能额外花钱加装遮阳帘,让人不禁疑惑:这设计到底是为了浪漫,还是为了给车主添堵?
第2名:隐藏式门把手
作为新能源车的"颜值担当",隐藏式门把手被4S店奉为提升高级感、降低风阻的核心卖点,但实际使用中的槽点能堆成山。操作步骤繁琐不说,老人小孩常常对着车门反复按压,半天打不开;北方车主更是苦不堪言,冬季低温下雪天,门把手极易结冰,解锁后弹不出来,只能用热水浇灌,强行拉扯还可能损坏电机,一次维修费用高达2000元以上。最致命的是安全隐患:车辆发生碰撞断电后,电动门把手失去动力,且缺乏机械冗余设计,外部救援人员找不到着力点,根本无法快速开门救人。就连号称"优化设计"的米式半隐藏式门把手,也被网友实锤:只是形状改变,断电后依旧打不开,本质还是"换汤不换药"。
第3名:异形方向盘
为了个性牺牲安全 圆形方向盘沿用几十年的经典设计,却被不少车企当成"创新突破口",长方形、半幅式等异形方向盘应运而生。宣传中强调"不挡视线、科技感拉满",但实际驾驶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转向时频繁出现手滑抓空的情况,让车主瞬间心跳加速。曾有车企就因异形方向盘遭到大量吐槽,最终不得不妥协,给车主提供传统圆形方向盘的选择。毕竟对驾驶来说,安全永远比个性更重要,这种为了标新立异而牺牲实用性的设计,自然难逃网友诟病。
第4名:取消物理按键
极简设计变"极简麻烦" 受特斯拉"平板电脑进座舱"的影响,不少车企跟风追求"极简设计",中控台除了一块大屏,几乎取消了所有物理按键。空调调节、音量控制、座椅加热等常用功能,全都藏在层层菜单里,每次使用都要低头在屏幕上摸索半天。虽然车企号称支持语音控制,但实际体验却差强人意:车机未必能精准识别指令,且在车内有小孩睡觉、或是乘客洽谈业务的场景下,语音操作要么吵醒他人,要么打断谈话,尴尬又不便。这种为了模仿而模仿的设计,把简单功能复杂化,难怪成为车主吐槽重灾区。
第5名:贯穿式尾灯
从辨识度到安全隐患,曾经,贯穿式尾灯是新能源车提升科技感和辨识度的"利器",但如今却陷入"同质化"怪圈:路上的车几乎清一色贯穿式尾灯,除了车标不同,尾部造型大同小异,反而失去了原本的辨识度。更让人诟病的是它的实用性问题:部分车型的贯穿尾灯缺乏防眩目涂层,灯光直射后车,亮度堪比远光灯,成为道路安全隐患;而一体化设计带来的高额维修成本,更是让车主叫苦不迭。哪怕只是灯罩轻微开裂、单侧灯组受损,也需要更换整根灯组,维修费用是普通分段式尾灯的4-5倍。不小心磕碰到尾灯,灯罩裂个小口,维修就得大几千元。在此提醒各位车主,若爱车配备贯穿式尾灯,建议额外投保"车灯单独破碎险",避免小故障花大价钱。
第6名:自动启停系统——油车的"鸡肋之王"
终于轮到油车的"槽点担当"——自动启停系统。这个被销售吹成"省油神器"的配置,实则是车企为了应对油耗政策的"应付之作"。启动时的顿挫感严重影响驾驶体验,所谓的"省油效果"也微乎其微。更让车主崩溃的是,大多数车型的自动启停系统没有"永久关闭"选项,每次上车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按关闭键。不少车主吐槽:"我理解厂商要达标环保政策,但能不能给用户选择权?强行捆绑这种鸡肋功能,只会让人反感。"
你的车中枪了吗?还有哪些"反人类设计"你想说!我还说电子外后视镜:只管好看,不管实用,要是哪怕出现一次画面延迟,都是会有大问题的
浪漫噱头下的"烤炉暴击" 如今新能源车几乎把全景天幕当成标配,宣传语里满是"与爱人共赏漫天星河"的浪漫场景,但现实往往给车主泼冷水:抬头不是星空美景,而是鸟屎、灰尘堆积的"脏玻璃",清洁起来格外费劲。更让人崩溃的是夏季表现,这块巨大的玻璃如同车载"太阳能板",透光不隔热。有杭州车主实测,正午时分天幕下方温度竟突破70℃,车内秒变蒸炉,车主被迫上演"司机戴斗笠、乘客撑遮阳伞"的荒诞场景。不想遭罪?只能额外花钱加装遮阳帘,让人不禁疑惑:这设计到底是为了浪漫,还是为了给车主添堵?
第2名:隐藏式门把手
作为新能源车的"颜值担当",隐藏式门把手被4S店奉为提升高级感、降低风阻的核心卖点,但实际使用中的槽点能堆成山。操作步骤繁琐不说,老人小孩常常对着车门反复按压,半天打不开;北方车主更是苦不堪言,冬季低温下雪天,门把手极易结冰,解锁后弹不出来,只能用热水浇灌,强行拉扯还可能损坏电机,一次维修费用高达2000元以上。最致命的是安全隐患:车辆发生碰撞断电后,电动门把手失去动力,且缺乏机械冗余设计,外部救援人员找不到着力点,根本无法快速开门救人。就连号称"优化设计"的米式半隐藏式门把手,也被网友实锤:只是形状改变,断电后依旧打不开,本质还是"换汤不换药"。
第3名:异形方向盘
为了个性牺牲安全 圆形方向盘沿用几十年的经典设计,却被不少车企当成"创新突破口",长方形、半幅式等异形方向盘应运而生。宣传中强调"不挡视线、科技感拉满",但实际驾驶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转向时频繁出现手滑抓空的情况,让车主瞬间心跳加速。曾有车企就因异形方向盘遭到大量吐槽,最终不得不妥协,给车主提供传统圆形方向盘的选择。毕竟对驾驶来说,安全永远比个性更重要,这种为了标新立异而牺牲实用性的设计,自然难逃网友诟病。
第4名:取消物理按键
极简设计变"极简麻烦" 受特斯拉"平板电脑进座舱"的影响,不少车企跟风追求"极简设计",中控台除了一块大屏,几乎取消了所有物理按键。空调调节、音量控制、座椅加热等常用功能,全都藏在层层菜单里,每次使用都要低头在屏幕上摸索半天。虽然车企号称支持语音控制,但实际体验却差强人意:车机未必能精准识别指令,且在车内有小孩睡觉、或是乘客洽谈业务的场景下,语音操作要么吵醒他人,要么打断谈话,尴尬又不便。这种为了模仿而模仿的设计,把简单功能复杂化,难怪成为车主吐槽重灾区。
第5名:贯穿式尾灯
从辨识度到安全隐患,曾经,贯穿式尾灯是新能源车提升科技感和辨识度的"利器",但如今却陷入"同质化"怪圈:路上的车几乎清一色贯穿式尾灯,除了车标不同,尾部造型大同小异,反而失去了原本的辨识度。更让人诟病的是它的实用性问题:部分车型的贯穿尾灯缺乏防眩目涂层,灯光直射后车,亮度堪比远光灯,成为道路安全隐患;而一体化设计带来的高额维修成本,更是让车主叫苦不迭。哪怕只是灯罩轻微开裂、单侧灯组受损,也需要更换整根灯组,维修费用是普通分段式尾灯的4-5倍。不小心磕碰到尾灯,灯罩裂个小口,维修就得大几千元。在此提醒各位车主,若爱车配备贯穿式尾灯,建议额外投保"车灯单独破碎险",避免小故障花大价钱。
第6名:自动启停系统——油车的"鸡肋之王"
终于轮到油车的"槽点担当"——自动启停系统。这个被销售吹成"省油神器"的配置,实则是车企为了应对油耗政策的"应付之作"。启动时的顿挫感严重影响驾驶体验,所谓的"省油效果"也微乎其微。更让车主崩溃的是,大多数车型的自动启停系统没有"永久关闭"选项,每次上车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按关闭键。不少车主吐槽:"我理解厂商要达标环保政策,但能不能给用户选择权?强行捆绑这种鸡肋功能,只会让人反感。"
你的车中枪了吗?还有哪些"反人类设计"你想说!我还说电子外后视镜:只管好看,不管实用,要是哪怕出现一次画面延迟,都是会有大问题的



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