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
刚刚昆山论坛上有人爆料
小区里出现“不速之客”
还越来越多…
害怕!昆山一小区发现数只!
紧急提醒:不要投喂!
近日,昆山论坛网友“yanshi”爆料:小区发现的,越来越多了,咋个办。
可以看到网友爆料的视频中
一只长得像刺猬
但脸部轮廓又和狐狸相似的生物
正在桥洞下面“伺机而动”
身边还有3-4只较小的同种生物
这到底是个什么生物?
怎么会跑小区里来呢?
评论区下方
楼主回答了多位网友的疑惑
原来这就是“一丘之貉”的“貉”
对,不是浣熊,也不是狐狸
是一只有着悠久历史的犬科动物
东亚的原住民
根据资料
“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禁止猎捕和杀害的!
来源百度百科
我们来一张它的“证件照”高清图
认识一下
↓
图源百度
不过,看到它可千万别想着“摸摸”
毕竟貉的攻击力可不小!
昆山论坛这位网友就透露称
小区里的貉经常攻击猫狗
↓
上海有人拍到貉主动攻击宠物犬
↓
吓得狗狗...只能围着主人绕圈躲避
↓
如果在小区或者野处发现有貉出没
怎么办?
如果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不要过多干预,并遵循以下人与野生动物共处的“四不”原则:
不害怕
不接触
不投喂
不伤害
如果受到困扰,可以通过12345反馈给林业等相关部门
大家尽量少在小区投喂流浪猫
亦或乱丢湿垃圾
这些行为会增加貉在小区出没的几率
之前的调研结果显示,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垃圾站溢出或湿垃圾乱扔),会显著改变貉密度,导致貉数量或密度异常;在其他情况不变情况下,如果存在猫粮和湿垃圾管理不当,貉密度的增加幅度为1.00只/公顷,较平均密度翻番。
目前,楼主反映的情况
官方也高度重视
正在采取行动
昆山小区有貉出现的情况
并非孤例
这两年
在隔壁上海发现的尤为多
最近,又有报道曝出
貉再次频繁活跃在各大居民区
近日,上海松江区一居民家中小院被12只貉组成的大家庭“占领”,居民表示不堪其扰。
“前两年,偶尔会在小区看到一二只貉的踪迹,我们互不打扰。但今年5月上旬,2只大貉生了10只小貉,‘一大家子’把我们一楼居民的院子当成了游乐场和栖息地!”魏先生叹了口气说,“我们家就像它们的客厅,哺乳、玩耍、大貉对小貉的教学都在这里进行。”而这样的场景,白天晚上都会出现,有时候一天还会到访两三次。
2只大貉带着10只小貉在居民家院子内活动,来源劳动报
不仅有异味和卫生问题,在了解到哺乳期的貉具有攻击性,并且院子里也出现过鸟的羽毛,魏先生更担心家人和宠物的安全。于是,他们网购了动物驱赶器放在院子门口,但基本没啥作用。
有附近居民也表示,晚上遛狗路过魏先生家院子,看到栅栏间一双双黄色的眼睛在闪烁,“心里毛毛的。”
记者梳理发现
仅今年6月
12345上海市民服务热线
就收到51起关于小区或周边发现貉的求助
远高于5月的18起
热点区域集中在松江、青浦、嘉定等区
部分案例中
貉出现追逐儿童、攻击宠物
或惊吓居民的行为
此外,在12345热线
以“野生动物”为关键词搜索
还能看到刺猬、松鼠、黄鼠狼等“三有”保护动物
以及蛇、蝙蝠等出现在
草丛里、空调通风口、屋顶
“入侵”市民的生活
野生动物“入侵事件”增多
“我觉得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的情况,转变职能和思路。”市人大代表施政表示,以前生态环境没那么好,人和保护动物之间的冲突情况不多,呼吁居民多容忍一点,这是对的。但是现在的案例不少,这就不是居民多一点容忍的问题,而是应该探索如何实现人和动物更好和谐共生。
施政说,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的食物数量成正比,如果投喂多了,就会刺激它们繁殖,影响人的生活,造成侵扰和对立。因此,专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控制无序投喂。探索动物友好城市的过程中,也可以引进公益组织做科普宣传。
此外,如果野生动物入侵社区,造成了市民生活的困扰,那么,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处理,而不是空洞的呼吁,毕竟专业的处置、放归自然,是对动物伤害最小的方式。“保护动物的界定和方式,也需要进行动态科学调整。”
总的来说
根据过去的经验
貉一般在无人的时候活动
由于总体上属于比较胆小的动物
所以看到人一般会逃走
大家也不要主动去接近它
你们小区有发现过什么野生生物吗?
你怎么看待呢?
来源:劳动报、微观上海
新闻坊、网友爆料等
昆山论坛综合整理
人大代表呼吁科学调整管理方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