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片场!80项“黑科技”颠覆你想象
“梦工场‘数字化制作旗舰棚’的数字化制作能力全球领跑,虚拟拍摄发明专利达到80件,居全球榜首,必将引领高端影视剧拍摄的潮流。”在前不久举行的大众电影创刊75周年暨周庄光影新力量发布活动现场,虎鲸文娱集团技术中心数字化制作业务负责人许佳自豪地说道。
近年来
周庄积极抢抓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依托昆山数字文化影视产业园等载体优势
深入探索“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加快构建影视交流与创新平台
着力打造
集影视制作、拍摄、发行、IP衍生开发
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
实现了“从水乡到片场”的华丽演变
从“天然影棚”到“产业高地”
影视产业全链条布局全面起势
周庄,自古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肌理为影视拍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陈逸飞的一幅《故乡的回忆》让周庄名扬海内外,也开启了周庄与影视艺术的不解之缘。此后,周庄成为130余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周庄的古镇风貌与光影艺术交相辉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影视文化基因。
近年来,周庄不再满足于“天然影棚”的角色,而是主动谋求向影视产业高地转型。在“大众电影创刊75周年暨周庄光影新力量发布活动”上,周庄集中发布了一系列影视产业布局举措:全球顶尖的9000平方米“数字化制作旗舰棚”正式启用,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校外合作基地揭牌,5家优质影视公司签约落户……一系列的成果标志着周庄影视产业从拍摄基地向全链条内容孵化与出品转型。
“遇见周庄 光影流年”周庄影视周活动也火爆全网:新浪微博“周庄光影新力量”相关话题词条累计阅读量超4亿、400多家媒体参与报道、全网视频播放量达3500万、活动主题MV全网观看量达1800万……不仅彰显了周庄影视周活动的巨大影响力,更从侧面反映出周庄影视产业强大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从“场景植入”到“沉浸体验”
“影视+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新活力
虹桥横跨碧波、开封府威严矗立……在位于周庄镇祁浜村146亩的宋代实景基地里,121个1:1复刻的宋朝生活场景次第铺展。现场,由周庄联合西安永兴坊文商旅打造的国内首个沉浸式宋朝影视体验街区——《如梦宋潮》正有条不紊推进,建成后将面向全球游客开放。
周庄正以一场沉浸式革命重新定义“影视+文旅”的边界。随着《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火爆播出,外景基地趁着假期尝试了限时对外开放,吸引大量粉丝游客前来游览打卡,外景基地俨然成为周庄又一处新晋网红打卡地。
行浸式多维空间剧《只此周庄》也是周庄深入推进“影视+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依托该剧的热度,园区文创店和汉服旅拍等相关文旅业态蓬勃发展,带动了综合消费的增长。
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周庄注重挖掘影视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通过举办各类影视主题展览、讲座和互动活动,为游客打造全方位的影视文化体验,进一步释放“影视+文旅”融合带来的消费新活力。
从“政策护航”到“生态聚能”
打造影视产业最优发展环境
“与周庄合作,既是向经典致敬,也是与未来携手。”橙天嘉禾娱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洪珺表示,公司计划在周庄落地艺术小镇项目,同时规划建设电影博物馆,旨在打造一个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交汇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公司选择投资周庄,源于其显著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客源与市场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政府的政策优惠以及高校专业团队的支持,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
为高效协调解决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周庄镇政府专门设立了影视产业服务专班,为影视剧组提供从项目立项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同时,积极出台影视产业扶持政策,通过资金支持、资源倾斜等方式激励青年导演进行创作,加快影视IP的孵化进程,有效降低企业拍摄制作成本,吸引更多优质影视企业和优秀影视人才落户周庄。
如今的周庄还设立了“导演、编剧村”,成立了双桥电影公司,与中影创意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5年内共同投资出品20部青年导演作品。此外,还规划建设了超过10000平方米的服化道仓库,上线了线上租赁平台,建设了超过800间的演员公寓,还将推出一批影视商店,引进OST音乐制作公司,每年举办影视周,让群众和游客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影视的魅力。
来源:昆山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