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 | 送一条河去大海

2023-08-13 走遍天下 江大鱼
[paragraph]
这条河实在太大了。
大到许多人不知道那是一条河。大到它自己也常常忘了是条河。
只有两条平行的大堤,证明着它是一条河。可是,堤与堤永不能交谈。站在南堤,你是看不到北堤的,站在北堤,你也是望不到南堤的,因为它们之间隔着平均5里的距离。
它就是我的故乡——献县的子牙新河。
是时候,讲一讲子牙新河的事了。
1
有人经常问我,子牙新河是怎么回事。要说清楚子牙新河,就得先说说它的母亲——子牙河。
子牙新河的名字,来源于子牙河。它的修筑,也是取代子牙河,成为献县承接上游洪水流向大海的行洪道。
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子牙河是献县唯一一条向海的河流。
子牙河流经献县、河间、大城、文安、静海等地,入天津三岔口,由海河入海。在清朝至民国,子牙河一直负责排泄涝沥,同时也是邯郸广平府、邢台顺德府通天津的运输航道。
那么,子牙河为什么叫子牙河呢?
子牙河的名字,和流域内的子牙古迹有关。
关于这个名字,天津人是这样发言的:子牙河流经静海,沿途有沿庄、子牙、王口、台头、独流五镇。坐落在子牙河畔的子牙镇子牙村,村边有个土方台,是姜太公的钓鱼台,子牙村又叫钓台村。静海的钓台村还有多处,有东钓台,西钓台,小钓台等,都离子牙河不远。
人们相信,子牙河与姜子牙有某种历史渊源。根据“太公避纣隐东海之滨”的说法,人们推断,子牙村即是此公的隐居之地,子牙村土台子,就是他消遣垂钓之处,或是栖身留居之地。民国时期编修的《静海县志》记载:邑西子牙镇,相传为姜太公钓鱼处。故河名子牙河,镇名子牙镇。尤奇者,北有尚家村,多姓尚;镇内多吕行、姜姓,自称为太公之裔。千百年来,静海人习惯在门楣或墙上贴“太公在此”的符,尤其是子牙镇一带的村民们,围绕着一村、一河、一台的来龙去脉,口耳相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2017年,姜子牙的传说成功申请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这个名字,大城人民也有话要说:大城古八景,第一景便是钓台烟水。《清一统志•顺天府二》:子牙河“在大城县东,即滹沱河及滏阳河诸水之下流,因经大城县之子牙村,故得是名。”子牙村据《吕氏宗谱》记载:其宗族为姜太公(吕尚)后裔。唐朝初年从山东迁居此地“傍台而处”。为怀念其祖,建亭立祠,后扩建为姜太公庙。这个村因此名叫子牙村。清代设为子牙镇,姜太公庙建成后名声远播。流经子牙村门口的这条河,也就取名为子牙河。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是子牙河之名就是这样来的。姜子牙是大人物,为周朝打下了八百年江山,也为齐国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巡视齐国疆域时,在冀州一带闲闲地钓个鱼,也是有可能的,就当人们取个名字纪念他吧。
2
子牙河,连接着上游两条汹涌的河——一条是滹沱河,一条是滏阳河。
献县与衡水市饶阳、武强相邻。滹沱河经平山,石家庄、深泽、晋州、衡水,一路向献县而来。滏阳河走邯郸一线,经永年、平乡、巨鹿、邢台,一路向献县而来。两条河在上游收集支流,走出一波阔大的扇形区域,在献县四十八村交汇。四十八村就是扇叶和扇柄的联连处,负责把水灌到扇柄——子牙河里。
子牙河只有一百多米宽,它一下子哪盛得了那么多洪水,溢洪、溃堤,防不胜防。还有一个问题,海河流域五条大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永定河,最后都是汇聚天津,五河号称五龙闹水,争抢一个海河河道。它们都从海河出海,海河根本无法及时渲泄,于是洪水滞留,漫堤而出,在低洼地形成淀泊。河北省有十多个蓄滞洪区,就是这样形成的。
瘦弱的子牙河,早已不堪承载滚滚的洪流。
1963年,海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太行山八陉洪水齐出,在华北汇流,数河漫溢,洪水涛天,淹禾倒屋,陆地行船。洪水过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华北大地百万人聚集,上游筑水库,下游修河渠,开始了“大禹治水”大会战。
子牙河是沧州人民治理的重点。
子牙河走起来弯弯曲曲,途程过长,而且与数河争抢海河河道,给天津造成极大的压力。改变如此现状,就必须重修一条河,建自己单独的入海口。
子牙新河由此而诞生。
新设计的子牙新河,依然从献县出发,经河间、大城、青县、沧县、黄骅,一路东行,在黄骅与天津相邻的北大港(现滨海新区)建出海口。这样一来,子牙新河流域大部分都在沧州境内,途程缩短,入海口在天津最南端,避开了天津市中心。
子牙新河全长143余公里,南北堤平均距离5里,设计流量6000立方米每秒,相比于老子牙河几百立方米的安全泄流量,子牙新河泄洪入海能力提升了12倍。
子牙新河的修筑足见海河儿女的智慧。它是复式河道,也就是在新河两堤内,还挖有一个主槽,主槽与南岸宽阔滩地之间有挡水埝,俗称南小堤。北大堤与南小堤之间为宽300米的低标准行洪通道,中间为宽约80米的深槽。南小堤到南大堤之间为宽约4里的高标准行洪通道。洪水到来,先在深槽里流淌,如果洪水过大,漫过南小堤,才会向两堤铺展。
子牙新河南堤南侧,还紧紧依傍着一条河,这是子牙新河的配套工程——北排河。挖北排河的土筑南堤,挖子牙新河河槽的土筑北堤,各得其便。南北两大堤,顶宽10米,北堤平均高6.3米,南堤平均高5.3米。为什么北堤要高出一米,我猜,这是表达河北人民的诚意,北京、天津都在北边啊。
这样的浩大工程量,动用了河北省的84个县,30多万人参加施工。其中唐山2万人,天津5万人,沧州5万人,衡水3万人,保定5万人,石家庄4万人,邢台3万人,邯郸3万人。
1966年10月,子牙新河全线开工,至1967年,基本完成主体工程。
子牙新河工程,不但要挖两条河、筑起两道长堤,沿途还有116座桥梁,其中有数座七八里长的特大桥,此外,还要在献县建节制枢纽闸,在入海口建防潮闸,在青县兴济运河段,建穿运枢纽。
老子牙河之所以一路婉蜒,一是借旧有河道,减少工程量,二是可以避开南运河。在元明清时代,南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重要的一环,承担漕运重任,动一发而牵全身。历朝整治滹沱河时,曾有人提出让滹沱河穿越南运河直接向海,最后掂量来掂量去,还是放弃了这套方案。
开挖子牙新河直接向海,同样也遇到这个问题——穿过运河。
如果有机会,专门讲讲青县穿运工程的创新之处。今天不讲建闸高超,也不讲挖河筑堤的风霜劳苦,单讲一段许多人不曾知道的迁建岁月。
3[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两条大堤之间,不仅有良田、树木、道路,还有村庄。这项工程,涉及搬迁的村庄达到63个。
青县金牛镇大兴口村及近4000亩土地均在大堤内,是全青县20多个整体迁建村庄中的一个。拆迁是必须的,而且有限期,全村200多户,900余人,一起迁往四里以外的北大堤以北。
人们扒掉了自家的土房,把能用的东西一车车推到堤外,以便盖房时再次使用。扒了房的人家,只得暂时借住他人家,或者在车屋、草屋、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度过眼前的困难。
虽说盖的都是土房子,也得“坐碱”——在最底部砌上几层砖,铺上三五寸厚、铡得整齐的碱草,目的是阻止盐碱腐蚀而上,损坏墙体。
按常规,盖土房,先要脱坯晾干,可是时间来不及了,就只能采取泥垛的方法。即备好够垛一茬的土,撒上麦滑秸,和成泥,一人在下边用铁叉子挑泥,一人在上边接住垛成墙。在兄弟大队的支援下,人们盖的大多是这种泥巴房。
大队统一为各户拉来“坐碱”和编笆的苇子。生产队负责为各户运输搬家的东西。由于每个小队只有一辆大车和一辆小拉车,活儿赶在一块,根本不够用,人们在出工之余,全家齐上,肩挑人扛搬东西。生产队用大车为用砖的各户到40里以外的青县唐窑砖厂拉砖,一趟可以拉1000多块砖。为赶进度,有壮劳力的户就自行去拉砖,借生产队的小拉车,或者借用挖河民工的小拉车。有的两家搭伙,两个男人拉一辆车,也有一男一女人拉车的。一小拉车只能拉150块左右砖,还得起大早,放开脚步,争取中午前拉回一车,赶到家里吃饭。盖三四间土房,需要二三千块砖坐碱,人们为拉砖,就得步行往40里之外的砖厂奔波20余趟。
当时,开挖大兴口段工程的是来自唐山滦南县、滦县的民工队伍,他们对大兴口村的迁建工作,给予了很大帮助,用碾轧堤坝的机械设备——俗称大刺轴,义务为大伙碾轧宅基地,人们为此省却了打夯一环。
1967年麦熟,子牙新河峻工,外地民工开始撤出工地。至年底,全村社员也全部搬到了新村居住。
村庄迁出数里之外,社员们下地干活就麻烦多了——过去是在家门口干活,现在是到河套,每天爬堤坐船。为省力气,在老村,每个生产队都保留了几间房屋,用于放置农具和饲养牲畜,以及方便社员们中午休息一会儿。每个生产队都安排两名饲养员,长年吃住在留守地。留守的几间房屋,因为在行洪滩内,不能立杆拉电线,一直用煤油灯和蜡烛照明。社员们每天带着干粮到老村集合,由队长派完活再下地,中午有妇女或老人负责熥干粮,烧热水,直到傍晚收工,才能爬堤回家。
到了夏、秋抢收抢种时期,壮劳力们几乎都要吃住在留守房,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土地承包到户。
这一段讲述,来自于青县的陈松林老师,通过这一个村庄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想见其它迁建村庄的情况。
当年的挖河工地,飘扬着一面面红旗,人欢马叫,机器轰鸣,一边是挖河修桥的队伍,一边是拆房运东西的村民,所有人的心中,都在唱着同一首歌:一定要根治海河,只许它造福,不许它作恶。水可治,山可破,天地自有我掌握。灾可抗,祸可灭,叫它浊浪变清波……
4
在1967年以前,人们都让洪水折腾怕了。
1949年,沧州地区沥水成患,献县、沧县、黄骅、任丘、河间、交河等7个县60%的庄稼绝收。
1953年,沧州地区洪涝成灾,东光南霞口堤坝决堤,决口洪水直灌东光、南皮、沧县、盐山等县,120个村庄被淹,洪水漫过津浦铁路,火车被迫停运5小时。
1954年,沧州地区被淹农田686万亩,沧县、献县、河间成为重灾区。
1956年,洪淹沥涝相加,饶阳县决堤,武强县决堤,黄骅决堤,子牙河郭马坊村决堤,献县七里冢老河口决堤,沧县杜林北决堤……全沧州共决口、溃堤84处,受灾村3673个,倒塌房屋30万间。
1961年,全区15个县市均遭洪沥灾害,全区倒塌房屋72万余间,淹(砸)死群众464人。
1962年,暴雨集中而下,226万庄稼绝收,倒塌房屋12万余间,死伤101人。
1963年,洪水滚滚,百年不遇。洪水冲毁了我母亲在献县小梅庄的家,18岁的她拽着树梢,被***的船救到了县城。那一次,也冲毁了我父亲东八屯的家,20岁的他游泳逃到云台山上,眼巴巴等着飞机的空投。转过一年,我母亲坐着船来到了东八屯,又转过一年,我父亲加入了子牙新河的挖河队伍。
献县人民,沧州人民,太需要一条大河了,一条通畅的、可以直接把滚滚洪水排入大海的河。
子牙新河,就这样承担了历史的重任。
它真正被作为一条大河使用,是1996年的大水。河滩里的庄稼全部没顶,有些地方,甚至与堤顶齐平,那一次大会战,是对这条大河的考验,也是惊心动魄的一次家园保卫战。四十八村人们自毁家园,砍掉了果树,推倒了大棚,扒开了大堤。青县穿运河段,扒开了平交捻。然而,洪流依然几与堤平,险工、险段、浪窝、老鼠洞,都对两道堤防造成了很大威胁,军民在风雨中昼夜守护着它,当洪流平安入海的时候,人们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如果没有这条河,很难想象,洪灾将会如何泛滥。
这条河再一次被人们记起,是27年后的今天,2023年8月。
水,滹沱河、滏阳河再一次从太行奔涌而来,邢台的宁晋泊、大陆泽,衡水的衡水湖,都已经满负荷。献县四十八村泛区再次启用,不仅是献县的四十八村,还有饶阳37村,武强15个村,皆在洪水围困之中。子牙新河,再一次挺身而出,完成向海而行的重任。
5
有一年,春节,我们开着车去北京接上学的女儿,车到京沪高速青县段,驶上一座数里长的大桥,我说,快看,子牙新河大桥,桥下就是子牙新河——从献县过来的子牙新河。
好长的桥啊。
可是,下面没有水啊。
是的,没有水。当这条河没水的时候,它只是两条长堤护卫的万顷良田。
但是,当人们需要它时,山和海会在一条河流里相遇。山是八百里之外的太行山脉 ,海是环绕着津沧的渤海。子牙新河,像一条澎湃的血管,把山海沟通起来,它带着蓄滞洪区人们的眼泪,带着果树、桥梁、庄稼的温热气息,带着滩内层层叠叠的树叶和脚印,向海而去。
1996年,我曾走上子牙新河大堤,2023年,我又一次走上子牙新河大堤。
我不是来看水的,也不是来游玩的,我来看河,看它义无反顾的神情,看那平行绝决的两道堤防,如何护卫着一条河,平安东去。
我来送一条河去大海。
当这条河干渴时,我不知该为它欢欣还是悲愁。当这条河洪涛滚动时,我也不知该为它悲愁还是欢欣。
水火无情,但水火从来没有罪责。水需要河的护卫,有了它的护卫,水才找到前行的方向。
子牙新河,给了沿岸人们烟火的底气,这是整个沧州乃至河北的底牌。
它要冲过十几道闸所,越过116座桥梁,从南运河低头潜行,再拧身上路,一路向东,走过143余公里的途程,抵达海的怀抱。
我来送它一程。像北排河一样,默默送它,像守堤的人们一样,默默为它祈祷。
57年前,从几十万民工进驻野外的那天起,从献县进洪闸、节制闸竖起第一根钢筋的那天起,从青县穿运枢纽挡起第一道水埝开始,从60余个村庄扒下第一根房檩开始,从北大港子牙新河防潮闸打下第一个桩基起,人们就开始送一条河去大海了。
那时,它还是他们梦想中的一条大河。[size=; font-size: var(--article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
当年的爷们儿们,有的已经离开,健在的,也都花白了头发。他们喊着号子、推着小车、吃着饼子、啃着咸菜、咽着风霜筑起来的子牙新河,在需要它的时候,挺胸而出,只是许多人,没有机会再来亲自送它一程了。
他们的儿孙替换了他们,站在两条大堤上,日夜值守,护送一条河去大海。
(注:相关数字来源于《沧州地区水利志》)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打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每天看看帖,就赚牡丹花,免费好礼立即入手。

打赏
0人赞

推广

部分评论
今日热门
  • 早啊早啊

    冰雪飞舞

    30
  • 早上好!

    冰雪飞舞

    28
  • 青春无关岁月,青春不分年龄,无论什么年龄 ..

    飞鱼儿岛主

    28
  • 早安~

    飞鱼儿岛主

    26
  • 天天签到,领取专属福利

    冰雪飞舞

    26
  • #每天一条昆友圈#

    金箭小鲍

    25
  • 早安!#每天一条昆友圈#

    樱桃小包子

    23
  • #捕捉春天的气息#

    超级菠萝

    22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活动更多
论坛服务
触屏版 / 电脑版

other
马上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