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赋能!央视聚焦昆山“智慧田园”
今天(1月20日)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
“新机遇里看中国”专题报道
播发了由昆山市融媒体中心
全程参与采制的新闻
《数智化赋能 农田里“孕育”无限新机》
聚焦昆山“智慧田园”
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利当前、管长远的大事要事。
如今从小田变大田,通过智慧赋能,全国很多农田都完成华丽变身,孕育着更大的机遇。
拖拉机的滚滚车轮在祖国大地上跑过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跑出了我国粮食的20年丰。现在我已经来到了江苏昆山陆家镇的一个智慧农场里面,您看我旁边的这台拖拉机,它的驾驶室里面是没有司机的,是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是不是高级感拉满?那么农机是如何实现无人化操作的?除了拖拉机本身有智慧驾驶之外,答案也藏在农田里面。
我身后这片农田看似普通,但其实暗藏玄机,您看我的右手边是一个智慧虫情测报站,可以监测和分析田块里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等等。除此之外,在上千亩的高标准农田里,还分布着气象站、孢子捕捉仪、土壤液位分析仪、土壤熵情仪等各类30多个设备。这些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都会汇集到后面这个智慧田园决策指挥中心里,帮助获取全面的农田信息,使我们的种田变得更加科学和精准。
在屋子里像玩游戏一样,拖拉机自动作业,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拖拉机从机库里出来、下地收货,基本实现少人化、智慧化的过程。我们从获取的数据做决策,决策后驱动农机智能化收获,最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区,我们都可以通过开我们这台采集车到达地方,所以说不管车在哪,只要到达地方,然后与当地的数据平台对接,就可以实时获取当地农田的所有基本信息,放到我们的存储服务器里,带回我们的研究所进行一个分析。
那这些农田里的数据被带回哪里了呢?记者告诉我们,在陆家镇采访的时候,他认识了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来自于中国农科院华农中心,而来自农田里的数据就传到了他们的办公室。
记者发现,这群年轻人的工作与以往我们看到的农人有些不同,利用几台电脑,他们用一串串代码“写”出了农业耕作新方式,也用自己独特的专业术语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科技元素的世界。
来源:昆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