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02年比较特殊那一年很多都在调整。
1977 | 中断十余年的全国高考恢复 1977年12月570万考生参加高考,考生规模庞大,但录取人数少,仅录取27.3万人 |
1983 | 定向招生和定向分配、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
1985 | 出现“双轨制”,以及自费生;自主命题;保送生试点 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
1988 | 保送生制度重入高考 引入的初衷是作为“唯分数论”之外的绿色通道,提前选拔优秀学生或避免一些优秀学生因高考发挥欠佳而被淘汰 |
1989 | 推行标准化考试 |
1999 | 高校扩招,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 是中国高考扩招元年,很多学校的招生计划一下子多了一倍甚至更多,相应地,考生的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3”指的是传统的三门大科,即语文、数学和外语。“X”则代表引入的高考综合测试。综合能力测试也分两种:一是包含文理科的大综合,即“文理大综合”。二是“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含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含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 |
2000 | 增加春季高考 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
2001 | 取消考试年龄限制 |
2003 | 部分高校自主招生 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 |
2012 | 各地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 |
2014 | 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
2016 | 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
2017 | “文理不分科”、“3+3”高考科目方案(上海、浙江执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启动) ***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
2018 | 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
2019 | 新高考改革在更多省份开展。(广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辽宁“3+1+3”高考科目方案)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