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到“振兴”!昆山竟有这样一个村,你到过这儿吗?

7小时前 聚焦昆山 南栀北辰

脱贫振兴

图片

瞭望》新闻周刊最近(426日)刊登的《行走苏南:春深色愈浓》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金华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称号。这里小桥流水,家家户户推门见绿。村头的咖啡馆,既是当地企业员工团建的好去处,也是年轻人钟爱的休闲打卡地。村里从养小到养老的一条龙服务供给,带给人满满的踏实感。村党委书记丁新良介绍,金华村2024年村级可支配收入3512万元,农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万元。江南的韵味与乡村的富庶在这里交相辉映,宜居宜业宜游的梦想场景如此真切地走进现实。

金华村位于张浦镇区北。改革开放前的金华村,一条吴淞江把村子阻断成交通闭塞的“孤岛”,是个远近皆知的贫穷村,村民生活艰苦,收入微薄。穷则求变。经过多年发展,金华村走出了一条有着自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金华村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

【昔日】开门就见江与河,出门全靠一支橹。看看眼前水茫茫,捏捏兜里空荡荡。

【如今】开门喜迎百业兴,出门四轮跑八方。门前风景美如画,干群齐奔现代化。

想要富,先造桥

金华村的老书记汤仁青告诉我们,1992年,他刚上任村书记,老百姓第一时间找到他,希望他能解决造桥的事。于是造桥,成了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

为了造桥,遇到最大困难就是经费问题。这座桥主桥跨度110米,宽度5.5米,造价125万,桥的砂石路有900多米,需五六万;跨小桥三万,总共加起来需要130多万。村里的桥只能村里自己造。那时几家村办企业已经转制了,村里根本没有钱,只能靠自己的人际关系,一借二讨三捐款。老百姓每人50元,按2000人算,只有10万。振苏厂(指上海振苏砖瓦厂)给25万,市里交通局给25万,镇里再给25万,其余的资金只能汤仁青出去讨,那时候他说自己就是个高级 “叫花子”。金华村的主任、会计,为了讨钱,光是应酬喝酒就醉了十几次。为了老百姓,为了金华的发展,他们是拼过命的。最后,通过“百姓捐一点,上级给一点,亲朋好友讨一点”,终于筹得130多万,建造了横跨吴淞江的金华大桥。

图片

大桥通车那天,许多村民都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自发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到桥上烧香磕头。在汤仁青看来,这座桥不仅是群众的致富桥,更是座百姓的连心桥……

图片

经过多年的努力,30多年前的“外来姑娘”不愿嫁的穷村,发展成为村级经济不断壮大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综合体 村蝶变

金华村村域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4100多人,保留南华翔和北华翔两个自然村。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后,他们高位布局,引进上海思尔腾科技集团公司,启动“匹格村落”核心项目,构建“一厅多园”的匹格村落产业园区,不仅要打造昆山乡村振兴新样板,更要提升乡村的气质和底蕴。

匹格村落是思尔腾为金华村量身构建的一个新IP。“一厅多园”则是指一个田园客厅,辅之以菜园、花园、果园、萌宠园等多园并茂。

走进金华村田园客厅,你会看到“伤心招待所”“讨厌出门”等独特标语装点下的匹格·岛外民宿里,除了普通房间,还有特别设计出亲子间、宠物保留房。目前,平均入住率达到50%左右。同时, 思尔腾以联营孵化方式引入三位民宿创业者成立岛外民宿品牌,突破传统的招租模式,解决运营前后的一系列难题,包括提供前期投资、获取客源、运营经验以及帮助构建管理体系等。

图片

匹格·拾月派对是一个多功能聚会空间,里面3个场馆可承载公司团建、沙龙年会、文娱赛事、生日派对等活动,提供一站式的吃喝玩乐,同时满足商务需求。

为了发展乡村文旅综合体,金华村在匹格村落布局中,通过对老旧厂房修缮改造,建设了匹格双创产业园,盘活原有村集体资产10000余平方米,匹格双创产业园以“农创+科创”为主题,形成双创引擎,赋能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联动升级。

图片

与此同时,通过党建引领结合思尔腾“基金+运营”模式,打造昆山首家乡村双创产业孵化平台,以产业为纽带,衔接农区、镇区、园区形成三区联动发展,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科创企业入驻园区。

产业特 共富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金华村现任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新良介绍说,“一厅多园”的格局形成后,村民的房屋也“升值”了,年租金从五六万元起步,最高可达10万元左右,总共241户农房中出租数达95户。从房屋出租用途看,一方面是经营性的,比如开设饭店、瑜伽馆、工作室等;另一方面是住宿用房,居住人群为周边厂区的工人以及企业高管等。“一些上海人将自己上海的房屋出租,特意搬来金华村居住。”丁新良说,接下来,将考虑通过集体股份农房流转形式,进一步规范房屋出租行为,保障村民权益。

图片

金华腊肉是金华村村民传统的致富项目。每到冬季,农房院子里、窗台边、阳台上,随处可见一方方晒在阳光中的腊肉,令人垂涎欲滴。一直以来,金华村腊肉处于每家每户自产自销的状态,虽然红火但是难成气候。为了提升产业化程度,他们开设制作厂房,统一品牌、统一工艺、统一包装,让金华腊肉走上规模化、产业化、渠道化的发展之路。2021年年初,依托田园客厅载体项目,建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深化金华腊肉品牌包装。

图片

他们还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作物播种面积474亩,其中290亩为获得国家相关机构认证的有绿色农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金华村种植的“昆牌大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依托金华桃园等载体,发展黄桃、梨等特色农产品。金华村已开发在地农文创产品20余款,申请商标专利注册20余项,正构建起农产培育、加工、销售、教育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产发展格局。

多元化格局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丁书记介绍说,现在我们在匹格·拾月派对上班的村民每月就有6000元的收入,还能及时照顾老人和孩子,何乐而不为?
村两委还引导、带领农户组织成立了三大合作社,帮助农户“入三社拿三金”,在现有三大合作社的带动下,小农户参与村集体农业经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实现了强村富民。

乡风好 村民乐

金华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擦亮“时代菁华”党建服务品牌,建设“五彩”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慈善文化品牌,出版了《好日子》丛书,启动《金华村志》编纂等,不断提升村民道德修养,促进乡风文明。2023年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图片

村内新建的百姓会堂设置有多功能厅、桌球室、棋牌室、视听室、养老间,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居之所乐,百姓会堂也为关爱妇女儿童提供了平台。积极开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体育活动,如“二月二龙抬头义剪学雷锋活动”“寒假的爱国教育课”“送戏下乡,情暖百姓”等活动,基本实现了村里月月有活动,保证村民人人可参与。

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类活动,组织村民观看红色电影,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开展禁毒防毒宣传教育等活动,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原先闲置场地建设村内篮球场,让居民百姓有了以球会友的好去处。

图片

“自己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共同富才是真正富。”2011年7月,金华村党员干部发起建立了昆山市第一个村级慈善工作站,坚持“依靠人民办慈善,办好慈善为人民”的方针,慈善氛围浓厚,救助效果显著,实现了小额捐助不出村,“小灾小难”有人帮,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截至目前,慈善工作站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工作站成立以来,共收到捐款额300多万元,捐款人次达500多人次,为百余户家庭送去关爱。而村全部党员捐款率达100%。


来源:玉峰窗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打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每天看看帖,就赚牡丹花,免费好礼立即入手。

打赏
0人赞

推广

部分评论
今日热门
  • #昆山有哪些美景?#

    金金必辉煌

    22
  • 早安!#我的碎碎念#

    夏晨东

    22
  • 来了来了,早上好啊! #每天一条昆友圈##7 ..

    快乐老儒儒-1

    22
  • 周五愉快! #每天一条昆友圈##7月,你好## ..

    快乐老儒儒-1

    22
  • 早上好!#每天一条昆友圈#

    夏晨东

    20
  • 早上好!

    冰雪飞舞

    19
  • 早上好!

    冰雪飞舞

    19
  • 安于得失,淡于成败,初心不变,微笑向前! ..

    拆南墙

    19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精彩活动更多
论坛服务
触屏版 / 电脑版

other
马上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