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中产家庭遍地“烂尾娃”,作为80后烂尾本人,我想说几句……

上月回国跟朋友吃饭,朋友转给我一个小帖子。
标题是《18年鸡娃终点,高考582分》。

帖子下面几千个评论。
很多人唏嘘不已,18年的金钱和精力,换来这样的结果,实惨!
有人说是家长拖了后腿,没鸡到点子上,有这时间精力应该在什么什么竞赛上博一把,不比成天拖着孩子练钢琴效率高?
还有人评论说,那么多奖却没见有数理类的奖,可见孩子智商平平,“烂尾”不奇怪!
朋友问我,怎么看现在中产家庭遍地“烂尾娃”的现象。
“烂尾娃”这个词,让我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要说烂尾,我才是80后真烂尾。
小学初中成绩全校前几,重点高中里人才多,但好歹也是班级前几吧,高考模拟也都发挥稳定,高考最后一哆嗦了,531分!
上哪儿说理去!
所以我一点儿不觉得,帖子里的女孩有啥可让人唏嘘的,倒是觉得网友们的反应,很让人唏嘘。
钢琴考了几级,奖项拿了几次,考试考了第几,补课花了几万,高考考了多少,好像这样就概括了一个孩子十八年的全部。
没人关心她的性格怎么样,她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
她在考试参赛之外喜欢干什么,她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她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她喜欢什么类型的男孩儿。
她的18年人生就被一串简单的缩写和数字,定性成了“实惨”,“可惜”,“烂尾”。
帖子从头看到尾,我的关注点是倒数第二段。
高中开始自我怀疑,出现厌学情绪。
高一高二摆烂,成绩倒数,家长没办法,怕压力大出问题。
高三自己调整过来,开始疯狂补课。
只有我觉得这姑娘太厉害了吗?

经历过巨大落差,崩溃,痛苦,沮丧,挣扎,然后重新爬起来。
自己疗愈自己,自己拯救自己。
单是这个调整的过程,就让我觉得她很了不起,我相信她未来的人生一定不会过得太差。
然而大多数人只关心,她有没有“调整成功”?
高考放榜582分,好像让前面的一切都不作数了。
假设故事的结尾改一个数字,考了682,那么网友对她的人生又变成了另一种判断。

成王败寇,这是最可悲的教育观。



看了这个帖子,我想到了《小王子》里的一段。
小王子来自B612星球,为什么是B612呢?
因为大人们只喜欢数字。
如果你和大人说,你交到了一个新朋友。
他们从来不会问,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他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
他们只会问,他多少岁?他有几个兄弟?他爸爸赚多少钱?
只有问了这些,大人才觉得能了解一个人。
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的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
他们想象不出来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
你必须说,这座房子价值多少多少钱。
他们才会惊叹,多么漂亮的房子!
这就是我们眼中“理想化“的世界,用标准和数字衡量一切价值和意义。
但经常忘了,这件事本身的价值。
人当然可以追求结果,那些耀眼的成就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
但是,不能因为我没拿到结果,没得到成就,就不承认过程的价值。
杜甫一辈子颠沛流离,不上班也不当官,整天忧国忧民,晚年过得饥寒交迫,住在茅屋里,连社保都没有。
难道他的一生没有价值吗?
苏东坡一辈子不得志,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苟且的间隙还在研究东坡肉怎么做好吃。
他的价值又在哪?
除了社会定义的成就,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构成“价值”。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身上具备的品质,善良,勇气,同理心;我的存在对他人的意义……都是“我的价值”。




我经常写文章说,我的育儿优先级从来不是“鸡娃”,也不是“完成目标”。
每次都会有人酸我,你也给孩子上网课,上兴趣班,这算鸡谁?钱花出去了,学成啥样都行吗?
我还真会跟女儿说,生活中的各种事,好的坏的,顺的不顺的,成功的失败的,有谱的没谱的,包括学习和兴趣班,都是体验。
人生就是各种体验的叠加。
你尝试过了,但没有拿到想要的结果;你努力过了,但没有达到预想中的目标;
这些也是一种体验。
人生在尝试和努力中变得更丰富,你活出了人生的宽度,这本身就是一种赚到。
可能也是受到我这种态度的影响,她在学校和兴趣班上,表现都不是最好的那个。
但心态是全场最佳。
之前她和三个男生练球,男生都比她大,比她早学了一年,水平也都比她好。
有一次打完球,她告诉我一个男生崩溃了,在网球场上痛哭,摔球拍,连着踢了球拍五脚。
我问:“发生了啥?”
她说:“因为那个男孩输了,得分最低。”
然后她狡黠地笑了一下。
“妈妈你知道吗?其实他没输,我才是分数最低的!”
“哦……”
“他算错分了,他得了3分,我才2分。”
我问她:“那你不会觉得难过吗?”
她说:“还好吧,最开始跟他们打我都是0分,一个球都赢不了,现在我还能得一两分,有时候能得三四分,比以前进步好多了!而且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就这精神状态,她即便“烂尾”我也不担心。




当然我也很清楚,这种精神状态很难取得耀眼的成就。
你看郑钦文,脸上就写着“想赢”两个字,她不赢谁赢。
一些人就是为了“惊艳世界”而生的,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走这条路。
我最近听了一个TED演讲,有一句话特别让我触动。
他说,人有两个自我——
一种是“为简历而活”,另一种是“为悼词而活”。
啥意思呢?
“简历自我”渴望成功,迎合市场需求。
所以你要考高分,拼名次,拿证书,达到目标,取得成就,积累财富,获得社会地位。
这些当然可以是人生的一部分追求,但被很多人当成了全部的追求。
一个人无论考下多少证,拿到多少title,买了多少豪宅,赚到多少个小目标,等到噶了的那天,悼词上也不会提到半句。
但问题是人都噶了,为什么还要关心悼词上说啥呢?
因为悼词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ta一生中最重要、最值得铭记的部分的总结。
比如善良、宽容、值得信任、值得托付。
“悼词自我”是一个人的品性,为人处世的方式,对生活的态度,对他人的积极影响,精神上的追求。
两个“自我”不是对立互斥的。
人生就是在不断平衡两个“自我”。
希望我们在追求“简历自我”的时候,别把“悼词自我”弄丢了。
热门评论
部分评论
  • shunfei1212 LV1 举人
    1楼
    582分,已经超越了80%的同学,
    2024-12-06
    回复
  • 江南思绪 LV8 路人
    2楼
    现实就是看结果的,很少人在乎过程的艰辛
    2024-12-05 09:11
    回复
  • justsososo LV13 贵嫔
    3楼
    按这个标准,我也算“烂尾”了
    但这么多年过下来,自我感觉算个好人,做人做事问心无愧,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活得还算蛮开心的。
    对孩子要求那么高,自己很内耗,孩子也过得压抑吧?
    2024-12-05 08:27
    1 回复
  • 彩虹泡泡 LV11 路人
    4楼
    为什么要这样子的词,我以前成绩很好,从来没觉得成绩不好但是人品好的同学有什么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但是人品差的即使学习好我也从来不喜欢。包括老师,即使教学能手但人品不好,在我们学生里口碑有多差不知心中是否知道。
    2024-12-04 21:54
    回复
  • 李旭 LV8 知县
    5楼
    582还烂尾?
    2024-12-04 20:57
    回复
  • 有个人路过 LV12 路人
    6楼
    我希望孩子在该努力的时候努力,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为大学、不为别人、不为结果。只为自己的人生因为因努力而充实。
    2024-12-04 19:22
    1 回复
打开昆山论坛APP,与楼主互动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昆友圈
  • 全部来自同事投喂,咖啡配辣条绝了#每天一条昆友圈# #我的碎碎念 ..

    樱桃小包子

    23
  • 雨一直下

    十里shílǐ

    23
  • 可怜的大胖总是从原来的家里,离家出走多次就认我家大门和窗户, ..

    昭昭格格

    23
  • 早安!#我的碎碎念#

    夏晨东

    23
  • 早上好!#每天一条昆友圈#

    夏晨东

    22
  • 大雨还在下,今天接孩子要湿身了#每天一条昆友圈#

    樱桃小包子

    22
  • 中午好#三餐四季 温柔有趣# #每天一条昆友圈# #我的碎碎念# #你 ..

    樱桃小包子

    22
  • 毛鱼还是蛮好吃的,就是有点腻~

    爱的独白

    22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昆山论坛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