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顾炎武诞辰412周年,今天也是第八个“昆山市顾炎武日”,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亭林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赓续文明薪火,2025年“昆山市顾炎武日”主题活动暨昆剧电影《顾炎武》观摩会举行,以一场文化盛宴致敬先贤风骨,传承“亭林精神”。

时间回溯到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昆山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在人民大会堂现场即兴清唱20秒昆曲《顾炎武》选段,赢得满堂彩。时隔一年,这一承载家国情怀的昆曲作品华丽转身,以电影形式跃上大银幕,让人们得以在光影交织中领略顾炎武的思想魅力与昆曲艺术的独特风姿。
昆剧电影《顾炎武》观摩会于当日在卢米埃昆山金鹰影城“上演”,为这场文化盛宴添彩的,则是苏州首块标准化4K高清高亮LED屏幕,这也实现了“昆山智造”与“昆山腔”的“同屏共振”。这份巧思背后是昆山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双轮驱动,培育壮大“2+3+3”新兴产业体系的深意。

灯光渐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银屏之上——这部由江苏省演艺集团精心打磨,柯军兼任艺术总监与主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影视文艺理论家仲呈祥担纲文学顾问的匠心之作。银幕中,每一帧画面都细腻如丝、色彩斑斓,细节之处纤毫毕现。随着光影流转,昆曲的写意美学与电影的写实语言交织共生,顾炎武“初别母、再别友、三别妻”的跌宕人生在银幕上徐徐铺展、直击人心,穿越三百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穿屏而出,更在现场观众心中激荡起家国情怀的深沉回响。


从舞台昆曲到银幕光影,昆剧电影《顾炎武》以精湛的昆曲艺术再现先贤风骨。谈及创作过程,柯军感慨道:“感谢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文化创新的勇气和机遇,让古老的昆曲与前沿的数字技术完美融合,用生动的影像放大顾炎武先生一生对中华文脉的赓续守护,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故乡的文脉、先贤的智慧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传递到更多人的心里。”
“百戏之祖”昆曲与旷世大儒顾炎武是两张熠熠生辉的文化“金名片”,承载着昆山深厚的历史底蕴。仲呈祥表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高扬地方文化优势,合理配置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而昆山在这方面成功作出了表率,将昆曲瑰宝和顾炎武两张“金名片”完美融合,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经验。
亭林故里,昆曲之源,千年文脉在此生生不息。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昆剧电影《顾炎武》以光影为笔,以昆曲为墨,织就一幅人文与经济互融共促的“双面绣”。

“亭林故乡”——千灯镇,以先贤足迹为轴,探索“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演绎产城人融合共生的江南新景:静静矗立在石板街南端的顾炎武故居,古朴的建筑诉说着先贤的往昔岁月;不远处顾炎武公园绿树成荫,日知湖波光粼粼,湖畔的“亭林书房”藏书丰富;歇马桥古韵悠悠、游人如织,两岸古建筑错落有致,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很少有像昆山这样经济相当发达的城市,能够以如此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历史先贤作为鲜明的文化标识,来引领带动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现场,仲呈祥对昆山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昆山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担当,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面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一面是蓬勃发展的现代经济。“双面绣”昆山,是千年文脉在这座城酿出的独特气韵。当天,《中国作家》杂志社、市文联与千灯镇携手共建的“新时代人文经济采风创作实践点”的揭牌,让这份文化传承有了扎根的土壤。
文脉如水脉,静水方能深流。昆山将深入践行“人文经济学”理念,充分挖掘江南水乡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气质,更好地展现以顾炎武思想为代表的江南文化魅力,加快推进“千灯日知湖公园休闲娱乐中心(文体中心)”建设,构建“1+2+N”千灯顾炎武思想文化传承圈,串联亭林园、顾炎武公园、千灯古镇等公共空间,打造文旅体验“景观轴”,不断塑造“城在典籍中,人在风景里”的城市文化辨识度。

昆山“外卖诗人”王计兵《历史的回音》落字成诗,让当代烟火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我心中的顾炎武》主题征文中,孩子们一声声“亭林回响”从稚嫩的笔端飞向四方。
一诗一文,同台辉映,恰似“亭林精神”在昆山生根结果的生动注脚。现场发布的“顾炎武系列精品课程”,采用“1+N”模式,系统梳理顾炎武的生平故事、思想精髓与学术价值,被列为2025年度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全国首个“顾炎武3D超写实AI数字人”惊艳亮相,让亭林先生“走”出典籍,以数字生命形态对话当代。
新时代“亭林精神”实践育人基地的共建揭牌,更是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推动先贤思想与现代教育双向赋能,打造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前沿阵地、创新阵地、示范阵地。
育人有温度,家国盈满怀。一直以来,昆山高度重视顾炎武思想的研究传承工作,将育人实践作为顾炎武思想文化普及的重要抓手。比如,昆山市第一中学研发开设“人师顾炎武”“顾炎武的行迹”等特色精品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将顾炎武思想教育在学校落地,探索本土优秀德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育人实践的新机制、新路径;依托“日知学堂”这一“金字品牌”,全市广泛开展学习先贤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推进“亭林精神”的传播;“亭林杯”主题活动则以征文、演讲、研学等多元形式,激发青少年对先贤文化的热爱与探索。

从课间到心间,昆山着力打造“亭林治学”实践育人新范式,发挥昆山市第一中学“江苏省顾炎武课程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携手央媒、高校与智库力量,共建“新华红”党建创新研究院昆山分院与新时代“亭林精神”实践育人基地。开发“亭林治学”中小学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开设“亭林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活动,常态开展“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力争到2027年,实现“亭林精神”中小学特色思政课程市域全覆盖。

有创造性转化,赓续文脉;亦有创新性发展,活化传承。从银幕上的光影传承,到校园中的文化浸润,再到城市里的诗意栖居——如今,顾炎武先生的“亭林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城市肌理,即便跨越三百年,也将不断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来源: 昆山发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