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100 米就腿酸得厉害,再走几步膝盖下面还疼 —— 这毛病又犯了!”
73 岁的李大爷(化名)
捂着右腿
满脸无奈地来到
昆山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就诊
5 年前
他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做过球囊扩张手术
2 年前
病情反复又植入了股浅动脉支架
本以为能顺畅走路
可 4 个月前
熟悉的疼痛再次袭来
连日常买菜、散步都成了奢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来说,通畅的血管就是 “行走的生命线”。可李大爷遇到的,是血管介入治疗后常见的“硬骨头”——支架内再狭窄(ISR):支架内或支架两端5mm范围内,血管狭窄率超过50%,原本撑开的血管被增生的内膜、斑块再次堵住,血流受阻。
李大爷并非个例,这类患者常面临传统治疗的局限:此前常用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对致密、反复增生的内膜组织效果有限,不仅管腔恢复不彻底,复发率还高,严重时患者可能要反复接受介入手术,甚至面临失去下肢血流的风险。
术前检查更是触目惊心:下肢动脉CTA显示,李大爷右股动脉支架已完全闭塞,腘动脉还有多处重度钙化狭窄,且仅膝下胫后动脉一条 “流出道”,治疗容不得半点差错。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血管外科团队没有选择“重复老路”,而是选择了针对复杂血管病变的新型治疗方案——血管斑块旋切系统。它就像一台迷你“血管盾构机”,不只是简单“撑开”血管,而是从根本上清除堵塞物,破解狭窄难题。
这套系统的核心优势,藏在“精准清除、安全高效”的设计里:
-
旋切+抽吸一步到位:前端高速旋转的刀头能像微型“剃须刀”般,精准切割堵塞血管的增生内膜、斑块,甚至部分支架内的顽固增生组织;同时,内置的负压装置会即时将切割下来的碎屑吸走,彻底避免碎片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的风险,让手术更安全。
-
双模式适配复杂病变:可灵活切换“刀头收起”和“刀头展开”两种模式,前者适合初步清理狭窄段,保护血管壁;后者能更彻底地清除厚斑块、钙化组织,刚好适配李大爷“支架闭塞 + 腘动脉钙化”的混合病变。
-
恢复血管“真腔”:不同于传统球囊“撑大血管”的方式,它能直接移除堵塞物,让血管回归自然管腔形态,为长期通畅打下基础;且适配2.5mm-4.5mm不同直径的血管,适用范围广,能应对多种外周血管病变。
经过周密的术前评估(结合下肢动脉 CTA、ABI 血管功能检测)和多轮讨论后,血管外科姜坤主任团队为李大爷开展微创介入手术,全程在影像引导下精准推进:
▲采用导丝通过支架内闭塞段顺利,考虑为内膜增生合并部分陈旧性血栓病变,再次造影明确病变长度。
▲Blades Up模式再次抽吸病变段,股腘动脉管腔获得满意,膝下胫后动脉、足部血流灌注同前,未见明显栓塞。
▲股浅、腘、胫后动脉经POBA+5*300 先瑞达DCB球囊扩张。
▲治疗完毕,最终造影结果,股浅动脉局部非限流性夹层,支架内、膝下流出道血流速满意。
术后第五天,李大爷的变化让医护人员和家属都倍感振奋。
症状显著改善:右下肢皮温明显升高,之前冰凉的脚踝如今摸起来暖暖的,腿部酸胀、疼痛的感觉彻底消失;
血流指标达标:股动脉、腘动脉的搏动从术前 “摸不到” 变为 “清晰可及”;复查 ABI(踝肱指数,评估下肢血流的核心指标)显示,右下肢 ABI 从术前的 0.54(重度缺血)提升至 0.96,意味着下肢血流已基本恢复正常;
生活质量回归:李大爷能独立行走 500 米,不用再依赖拐杖,“终于能陪老伴去公园散步,还能自己去菜市场买菜了!”
ISR 是指支架植入后,支架内或支架两端 5mm 范围内出现狭窄率>50% 的病变,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冠心病等血管疾病术后,是临床治疗中的 “老大难” 问题。
传统治疗以球囊扩张为主,但对于反复增生、钙化的复杂 ISR,容易出现 “撑开后又堵塞” 的情况;而新型JETSTREAM血管斑块旋切系统的“减容”思路(直接清除堵塞物),能更彻底地恢复管腔,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还能进一步降低复发率,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医学硕士,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学习静脉曲张的日间手术。擅长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无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及术后随访管理等。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病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主动脉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下肢动脉学组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介入学分会委员。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修颈动脉及主动脉疾病的诊治。擅长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腔内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及手术治疗;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治。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
昆山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始终秉承医者仁心,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现科室现有医师9名,包括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5名。年门诊量5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1000余人,年手术人次1000余例。科室秉持现代外科微创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各项血管外科新技术。科室常规开展大动脉疾病(胸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手术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及开放手术治疗;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疾病的腔内和开放手术治疗;内脏动脉疾病(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肾动脉)的腔内手术治疗;下肢静脉闭塞性疾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腔内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治疗(腔内射频、激光、硬化剂注射等微创手术),并开展日间手术治疗;外周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急性血管损伤的修复;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急性淋巴管炎的药物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