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邮美食,有一个说起来连本地年轻人,都不咋听的到的词,就是那香喷喷的“熏烧”。
你可能也要问了,什么是熏烧?在扬州,人们喜欢把小区门口卖盐水鹅、猪头肉的摊子,称之为“老鹅摊子”;但在高邮,可不这么叫,大家更习惯叫“熏烧摊子”。说起熏烧,虽然名字里有“熏”,但它其实既不熏也不腊,就是我们常说的卤味。
中国的卤味文化,博大精深,形式更是丰富多样。无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毛豆、花生米、鸡蛋、海带,还是鸡鸭鹅肉等,经过卤制之后,其美味都得到了极致的升华。它们或辛香四溢,酱香诱人,又或麻辣刺激,爽口美味。
熏烧这一独特的称呼,只在高邮地区?还真不是高邮独有,兴化、宝应一带也都这么叫,至于为啥这么叫“熏烧”?连本地人也未必说得清。不过嘛,好吃就够了,谁还管名字怎么来的呢!我印象中,高邮的熏烧以白卤为主,其色香味俱佳,是当地独特的美食体验。
据当地熏烧摊老板说,做熏烧,老卤很重要 ,日积月累,过程还挺“严谨”:先将精心调配特定的各式卤料食材一一放入一锅卤水中,慢慢熬制,直到食材中的蛋白质、脂肪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逐渐溶解于卤汁之中。醇厚香浓,才是好卤水。摊主们守着这一锅老卤,等到熬得满街飘香,就知道——卤货好了!热腾腾地捞出来,先别急着“搭手”,放一边凉快去——这也是高邮熏烧不同与其它地方的特征,凉的不腥,还越嚼越有味儿。
在高邮,熏烧摊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饭点渐渐临近,这些摊位便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出摊仪式。有的租个小门面,有的在菜场或小区门口推个小车,透明的玻璃橱窗上写着“熏烧”两字。虽然空间不大,但每家摊位都能精心摆放出十多种香味俱佳的卤货,满满当当的:熏烧鹅、熏烧肉(猪头肉)是主角,蒲包肉、耳朵边子(猪耳朵)、口条(猪舌头)、花生米也是常客,不仅有荤的,也有素的,随便切几样就是一顿好菜。
我也是最近才晃过神来,发现熏烧摊上还有一种好吃的,现在看不见了——素鸡。
素鸡!素鸡!它可和鸡一点关系都没有。素鸡是一道素菜,白色的,“大肠”状的豆制品,也很好吃,按块卖的。
白色的素鸡加一勺鹅卤子,那真是绝了!
来熏烧摊买菜的,多是街坊邻居。以前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来不及准备,去熏烧摊切点鹅、称点肉,再搭两块素鸡,立马就能端上桌待客。
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暑假去外婆家,中午外婆总会去熏烧摊,给我弄好吃的……。
可现在,只能在梦里,想念她,回味那个暑假的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