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学校出台任何规定的初衷都是为了校园的安全与秩序,我们对此表示充分的理解。学校内部建设了带有充电设备的现代化停车棚,这本是一项便利师生、造福校园的暖心工程,我们一直心怀感激。然而,近期学校要求所有学生电动车统一停放在西门外人行道的的新规,在实际执行中却引发了以下几方面我们非常担忧的问题:
1. 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每日早晚高峰,西门门口汇聚了上班的汽车、通勤的教职工、大量步行出入的学生以及如今密集停放的电动车。人、车、非机动车混行,场面异常拥挤和混乱,存在着极大的安全事故风险。
2. 侵占公共资源,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新规要求我们将车辆停放在校外的人行道上,并完全占用了盲道。这不仅给行人(特别是残障人士)的通行造成了极大不便,也违反了城市管理规定,有损我们大学作为文明校园的社会形象。
3. 学生财产面临风险,便利性大大降低
车辆长期停放在无人看管、无遮无挡的室外,直接面临日晒雨淋,电池和车辆损耗加剧,同时也增加了被盗和损坏的风险。此外,充电功能的丧失也给我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4. 关于公平性与资源浪费的困惑
我们注意到,校内完善的停车棚目前仅对教职工开放。我们心中不免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何便利的设施不能师生共享?如果出于安全或空间考虑需要对学生的电动车进行管理,是否可以有更公平、更人性化的方式?如今,新建的停车棚未能物尽其用,而学生的车辆却在门外“风餐露宿”,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让我们对学校建设这些设施的初衷感到不解。
因此,我们恳请校长能否协调相关部门,重新评估此项规定。我们愿意全力配合学校的管理,并斗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学校参考:
* 建议一(最优方案): 允许学生电动车在规范管理下进入校内停车棚。我们可以共同制定详细的《电动车使用管理公约》(如限速、定点停放、安全充电等),并成立学生监督小组协助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
* 建议二(折中方案): 如果校内空间确实紧张,能否由学校出面,在西门外寻找合适的空地,统一规划建设带有雨棚和充电桩的停车区域,进行规范化管理,彻底解决目前占道、不安全的问题。
* 最迫切的请求: 无论如何,当前这种占用盲道、造成西门交通拥堵的方案存在巨大风险,恳请学校能够先行调整,以保障大家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