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市千灯镇南端约3.5公里处,一座古桥横跨尚书浦(即千灯浦),这便是吴家桥。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相传宋元之际,有位卖浆的吴姓人家世居尚书浦上,为方便行人往来,建起此桥,吴家桥之名由此而来。岁月流转,明中叶时桥体倾覆,到了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沈松源(名善,字三善,又字松源)将其改建成石阶梯拱桥。清康熙年间,余庞讴领众人重建,并立碑纪念。
吴家桥为花岗石单孔石阶拱桥,东西走向,桥身规模可观,长33.96米,宽5.48米,净跨10.5米,矢高5.8米。其拱桥采用纵联分布并列砌筑,拱券由9节相对称合拱,总计72块弧形大小不一的石块组成,工艺精湛。板式栏杆简约质朴,桥两侧原各有阴文石刻对联一副,因年代久远、石柱风化,如今南北各存半联,南存上联“创建在前,明利济功归吴沈氏”,北存下联“重建仍旧,贯交通惠及万千人”,残联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建桥者的功绩与桥梁的重要意义。
2004年,吴家桥被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千灯镇政府投资70万元进行修复,秉持修旧如旧原则,桥基未动,仅对桥面加固整修,石阶调整修缮,东西各设31个台阶,两边斜坡宽40公分以便自行车推行,还安装了护栏,南北两面各有3个竖桩、6块四边形石板,让这座古桥重焕生机,继续见证着千灯镇的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