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素书》后感
《素书》读后有感_20250715
《素书》原文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是一本类似“语录”体的书,相传是秦朝末年著名的隐士黄石公所著。《素书》语言高度凝练,内涵极其丰富,对人世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体会深刻;对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学会为人处世、理家经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总结出一整套法则和经验。
素书的出处,传说是秦朝著名隐士黄石公所著,后传给张良的,全书只有1000多字,张良凭借着这本书辅佐刘邦打下了西汉王朝,可见这本书是本治国安邦葵花宝典。
全书读了两三天,读完感觉一个字,绝,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已将为人治世的精髓浓缩成千余字,深入浅出,但是实践起来却并非易事。
道,德,仁,义,礼
道,指的是合乎世间常人所需求的活着所认为的正确的真理,或者行为准则。所谓大道至简,道可道,非常道,或者说人上道,就是说的人通识人性。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会遇到各型各色的人,能否兼容相容或者共处和谐,就是看人能否遵循做人的基本规律,识人性,做合乎人性的事情。
德是人品,一个人行走于天地间的名片,所谓厚德载物,德高望重,都是指的一个人德行修为。
仁,指的是仁慈,对万事万物的慈悲心,超脱了小我,是博爱。
义,指的是为人仗义,讲义气,譬如关公,世界各地都有拜关公庙,其中原因就是因为关公为人仗义,侠肝义胆,追随刘备,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曹操都为之动容,多次招降关公,未能如愿,又不忍杀害,这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足以说明义字魅力巨大。
礼,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合乎世间规范标准,为认知高远的人活着普通大众所相容兼容所接受,是个合格的甚至受欢迎的社会人,俗语讲的礼多人不怪,大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