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助力自行车后,几乎每个自行车桩都能看到助力自行车和破旧的公共自行车。有两个疑问,不知道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不能看到后回答一下。
第一个疑问是助力自行车的投放相比公共自行车比例是否过大,挤占了公共自行车的投放份额?
第二个疑问是前期新投放的公共自行车去哪了?每个区域桩的公共自行车较多是“老弱病残”,感觉几乎是逼大家使用助力自行车。
既然是方便百姓出行,为什么不能站在使用者角度考虑让方便真正落实到实处?
我是绿色出行倡导者,多利用公交,地铁,步行加公共自行车出行。但是感觉使用了这么多年的公共自行车管理每况愈下,着实心疼也十分不解。
亭林园免费了,滨江公园等建设让大家切实感受政府的便民服务,为什么处处可见的“小绿”却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呢?